伏天通常是指7月中旬~8月中旬的三伏时段,这段时间出现的干旱俗称伏(夏)旱。此时形成干旱对玉米酿成的为害最为严重,因此人们把玉米这个期间出现的旱灾称为“ 卡脖旱” .卡脖旱会影响夏玉米抽雄、开花和吐丝、授粉与结实,进而酿成严重减产。
一、伏旱的标准夏玉米伏天旱灾的降水标准是,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3个旬中, 间断两旬以上雨量小于50mm, 且3旬总雨量小于100mm.
伏天干旱的土壤湿度标准为土壤湿度降到最大持水量的65%~70%时为轻度干旱,55%~65%时为中度干旱,小于55%时为重度干旱。
伏旱的形态指标是,玉米孕穗、开花授粉期及籽粒出现期植株下部叶子晌午形成短暂卷曲萎蔫为轻度干旱,玉米植株上、下部叶子在晌午时均形成短暂萎蔫为中度干旱,玉米植株上下部叶子产生永久性萎蔫(夜间不能恢复正常)为重度干旱。
二、伏旱的特性和为害安徽省伏天的夏玉米正值孕穗、开花授粉期及籽粒发生的期间, 也是夏玉米毕生中需水最多和对干旱反应最敏感的期间。玉米孕穗至籽粒发生期是玉米毕生中最不耐旱的期间,这段期间干旱影响具有悠久的持续性;特别是开花结实期遇旱具有不可逆转的持续性。一旦遇到长时间的重度干旱为害将会酿成花粉死亡、花丝干枯,不能授粉结实,引起大幅度减产。故有“初旱不算旱,伏旱减一半”的农谚。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差别生育期经受重度干旱灾害为害后减产的幅度有很强区别,一般拔节期减产25%,孕穗期减产30%,开花期40%.
三、玉米伏旱的应对办法伏旱达到中度标及时一定要尽早灌溉,以利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与结实,或保证籽粒发生及灌浆的顺利进行。值得堤防的是,伏旱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抑制所酿成,而这一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强大范围宽广,时而持续时间较长,酿成的干旱严重度高、时间长、为害重。因此,伏旱一旦出现就要趁水源充溢准时浇灌“丰收水”,发挥灌溉保丰收的作用。否则,待到干旱为害严重,苗枯叶焦、水源枯竭时再浇“救命水”,常常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