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别称棉芪、黄耆、独椹等,为豆科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具有极高的种植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芪种子怎么种吧!
黄芪的成长环境
黄芪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沙壤土栽培。强盐碱地不宜栽培。根垂直成长可达1米以上,俗称“鞭竿芪”。土壤粘重根成长缓慢带畸形,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支多,呈“鸡爪形”,质量差。忌连做,不宜与马铃薯、胡麻轮栽。种子硬实率可达30-60%,直播当年只成长茎叶而不开花,第二年才开花结实并能产籽。
黄芪的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宜选择3年生以上的品系纯正、无病虫害、成长健壮的优异单株作母株。在秋季果荚下垂且黄熟、种子变褐时立刻采收,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脱粒晒干贮存,播种前经水选和风选,选出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
2、种子处理: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播前必需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性,提升播种出苗率。
3、变温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摄氏度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间断处理3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刻倒入冷水中,水温冷却至40摄氏度,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4、机械伤害: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匀称混在一起,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摄氏度温水中浸泡1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小心勿使种子碾搓过度。
5、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快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的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
黄芪种子怎么种?
1、适期播种:黄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最迟不晚于“谷雨”,夏播6-7月进行,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样播种时间有区别,应灵敏掌握。如南方气温高,秋播在9月播种,冬前出苗。北方气温低,小苗抵抗力差,易受冻害,秋播宜在冬前播种,翌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全苗,且春天出苗时易招致害虫危害,采用夏天6-7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芽成长健壮。
2、直播管理:直播田间管理方便,当前生产上采用较多,但用种量大,成长不整齐,影响商品质量和采挖。一般采用穴播或条播,也可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栽培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27(厘米)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4-5粒,培土厚2厘米,亩用种量1-1.5公斤,条播的在畦面按行距45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人粪尿拌匀后,匀称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厘米,稍加压实,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3、育苗移栽:育苗移栽能够节约用地,移栽后植株成长健壮,根茎成长整齐,便于收获,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近年在生产上利用逐渐增多。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幅10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匀称播入沟内,培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畦上盖草保温保湿。亩用种量10-15公斤。春天育苗时,最好用小拱棚覆膜进行育苗,以提温保商,气温低时可加盖草帘保温。夏天育苗在幼芽出土后为避免日晒及坚持苗床湿度,须架设棚帘或用黑网进行遮荫,荫蔽度以50%左右为好。阴雨天及夜间需将荫帘揭去,使新苗接受露水。
4、田间管理:黄芪新苗出土后,要增加田间管理,准时清除杂草,适期拔除过密和瘦弱的幼芽。当苗长至13-15厘米,根长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和傍晚进行,雨后移栽成活率较高。首先将大新苗分开,然后按行距20-24厘米,株距12厘米开穴,每穴栽苗1-2株。小苗移栽或定值后,应立刻灌水或喷水,以利成活。一般每亩栽苗2万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