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甜玉米的需求不时加强。因此,生产甜玉米是进行农业结构调解,加强经济效益的一大契机。现将晚造甜玉米的生产管理技术作一小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1、播种日期 晚造甜玉米播种时间太早,全生育期短,产量不高;播种时间太迟,则容易酿成成熟时间不一致甚至遭遇霜冻而失收。因此,应按照各地气候选择合适期间,如粤东地区可选择在8月中旬播种。
2、培育壮秧 (1)预备苗床:苗床宽1.2米(含沟宽30厘米),整平后用粪水淋湿苗床面,然后每10平方米匀称撒施0.3千克水稻BB肥作底肥。小心,苗床一定要平,使泥丸与苗床紧贴,有利于玉米扎根;(2)精细播种:首先选用菜园土、水稻土或沟里淤泥+少量草木灰为原料制成泥丸(干湿合适)置于苗床。每亩大田用泥丸3800个左右,每个泥丸半个桔子大,用食指按约1.2厘米深的种穴,稍干后每穴放一粒种子。小心,泥丸离苗床边要留5厘米左右的空位,以防泥丸复土后露出。其次做好复土工作,用细土或潮湿泥沙匀称撒于泥丸上,盖住种穴并填满泥丸间隙,用花洒或喷雾器淋湿畦面,最后用米糠混辛硫磷匀称撒于畦面,以避免地下害虫的为害;(3)薄膜覆盖:甜玉米对水分十分敏感,种穴内积水,易导致种子吸胀、死亡。因此,在复土后用薄膜覆盖,以防雨水冲刷,待种子出苗后即可揭去。
二、精细整地,合理密植
1、起畦锄草 起畦栽培,畦面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30厘米。整地前亩施40千克碳铵,耙平后起畦,亩用丁草胺150毫升兑水50kg喷施于畦面。采用双行植,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栽培3500株左右。移植前每亩于畦面中央开沟施入磷肥30千克+水稻BB肥40kg+500千克腐熟农家肥作底肥。
2、适期移植 播种后7天(即2叶1心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植,订植前要做好分类选苗工作(即大苗种一片,幼苗种一片),栽培时叶子向沟,不能种得太深,边种边淋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应灌跑马水。小心,底肥不能放在栽培穴内,以防气温高、肥效快而导致“烧苗”。
三、增加田间管理
1、准时追肥 做到因地制宜,早施、平衡施:(1)移栽后5天每亩施粪水20—25担或尿素4—5千克冲水1000kg淋施;(2)移栽后10天,亩施7.5千克水稻BB肥浸出液1000kg;(3)移栽后20天亩施水稻BB肥25千克+硫酸钾10千克,肥料条施于畦面两行玉米中央的施肥沟后再复土;(4)授粉后可用磷酸二氢钾、植宝素等进行根外追肥1—2次,提升结实率。
2、科学用水 甜玉米既忌水又怕旱,整个生育期需水不时加强,成长前期特别是幼芽期受浸容易酿成根系坏死,成长缓慢,甚至植株死亡。在抽穗灌浆期田间应坚持湿润,做到速灌速排。
3、锄草盖土 订植后结合施肥、松土、锄草,将沟底泥土培植到植株两旁,提升植株抗倒能力,既能保湿保肥,又有利于排灌。甜玉米全生育期覆土两次,即小盖土和大盖土。小覆土结合第二次施肥时进行,大盖土结合第三次施肥时进行。
4、准时定苞 订植后25天左右,应准时定苞,只留最顶端或顶端以下第二苞,杜绝一株多苞的征象,提升甜玉米的商品价值。
四、准时防治和治疗病虫害
1、防虫 重要防治和治疗地下害虫和玉米螟虫:(1)摆放毒饵,甜玉米移植后,亩用0.5kg敌百虫+0.5kg辛硫磷+少量黄糖+20千克米糠制成毒饵环畦边摆放,鸩杀地老虎、大头蟋蟀等地下害虫;(2)拨节后用米乐尔、杀虫双或金云一号等农药进行害虫防治和治疗,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亩用1.5千克米乐尔或0.1kg金云一号混细沙10kg施放于喇叭口,这一办法对防虫至关主要。在抽穗、吐丝期用敌百虫、乐果或扑虱蚜等农药防治和治疗粘虫、花丝虫和蚜虫等;(3)鼠害严重的地区,在播种前及果穗灌浆期用敌鼠钠盐制成毒谷进行全田毒鼠。
2、防病 重要防治和治疗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1)防治和治疗纹枯病,用井岗霉素进行防治和治疗;(2)防治和治疗大小叶斑病,可用瑞毒霉、多菌灵、百菌清等农药进行防治和治疗;(3)防治和治疗锈病,可用粉锈宁、农用链霉素等农药进行防治和治疗。
五、适期收获
当玉米苞叶变白、苞丝干枯、籽粒饱满且呈金黄色时,即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