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温时高时低,棚室辣椒炭疽病和白粉病出现比较普遍,而这两种病害易在一起混在一起出现,必需在防治和治疗时加以分辨,对症用药。
一、辣椒炭疽病的症状体现及防治和治疗措施
1.病害特性该病重要危害叶子和果实,尤其是成熟的果实和老叶易受害。叶子受害病斑初呈褪绿水渍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圆形,中央为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受害发病叶片易脱落(菜农叫做垮叶),果实受害后形成的病斑褐色,水渍状,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环纹,上布满无数黑色小点,周缘有湿润性变色圈,干燥时病斑干缩似羊皮纸,易破裂。该病在平均气温为26摄氏度~33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95%时易出现,病害潜育期3天,排水不良,通风不准时的棚室发病重。
2.农业防治和治疗大棚栽培辣椒应尽量防止连做,最好与瓜类、豆科蔬菜进行2~3年轮种。播种前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有用药剂有咪鲜胺等。大棚种植最好采用高厢种植,防止栽植过密,大棚外应开好排水沟。在气温升高湿度大时,应在晌午前后,适期通风换气排湿。发现病果准时摘除,以防病菌在棚室内传播。
3.药剂防治和治疗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42.8%氟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22.7%二氰蒽醌悬浮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间断喷2~3次,最好交替利用不一样类型的药剂。
二、辣椒白粉病的症状体现及防治和治疗办法
1.病害特性该病重要危害叶子,老叶和幼嫩叶均可受害。叶面产生多呈不规则形的褪绿斑或坏死斑,病斑可向四周扩大,叶背可见稀疏霉层,白色呈丝状交织(易与炭疽病不同)。坏死病斑呈浸润状延伸扩张,体现为黑褐色水渍状,初期叶背不容易产生白色霉层,后期即使形成霉层也较稀薄。棚室田间常有两种症状混在一起形成,病斑增大,彼此融合产生大病斑,在这类状况下,使全叶发黄脱落,严重时仅留顶部嫩叶,果实不能正常膨大。辣椒白粉病从萌发到侵入叶子仅需20小时左右,因而发病后扩大很快,短期内可酿成大面积流行。病菌侵入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25摄氏度,相对湿度45%~75%。4月中旬或下旬后,棚室高温高湿条件最易酿成流行产生。棚室防治和治疗辣椒白粉病,等发现后再用药,防效较差,因此应立足于预防。
2.农业防治和治疗发现病株和发病叶片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准时清除植株残体。与其他蔬菜作物实行1~2年轮种,深耕晒垡,加快病菌死亡。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15分钟,对种子消毒。选择3年内未种过辣椒的壤土作床土,苗床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消毒处理。提前7天对育苗温室、定值温棚熏蒸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0.25千克、锯末0.5kg,分几处点燃熏蒸密闭一昼夜。合理密植,每亩栽3600~4000株,单株订植。高垄种植,适量灌水,勤通风,坚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尽量防止忽干忽湿。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使植株成长健壮,加强抗病力。
3.药剂防治和治疗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能够用22%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每亩用药300~400克。最好在辣椒挂果时,结合防治和治疗其他病害喷施百菌清、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喷雾,每7天1次,间断防治和治疗2~3次。棚内湿度偏高或遇间断阴雨天气,能够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每7~10天1次,间断防治和治疗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