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我省从省市县三级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五年来,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甘于奉献,使70%以上所驻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实现治软、治穷、治乱目标,基层组织建设和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显著加强。
第一书记带着真情融入农村,一张承诺卡联系群众,一本驻村日记服务百姓。“驻村日记”记录了第一书记走村入户调研摸排的艰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先进理念,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的责任,看到弱村变强村的喜悦……这是一本记录他们驻村酸甜苦辣的“心灵独白”。
今日起,《基层党建》版推出“第一书记·驻村日记”栏目,“曝光”第一书记的“驻村日记”,把他们的工作、生活、成绩、喜怒哀乐展现给读者。
□荥阳市崔庙镇郑岗村第一书记马淑艳
清晨,站在郑岗村的岗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一米多高的柿树苗用嫩绿枝芽尽情感知这个新奇的世界。望着5万株柿树透出的勃勃生机,一年来任职的酸甜苦辣一幕幕展现眼前。
2014年8月,我来到省级贫困村郑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入驻的第二天,我和驻村工作组便开始逐户走访、了解民情。踏着泥泞的山路走进百姓家中,进了厨房,看到了几十年前老家用过的水缸。“没有自来水?”“姑娘你是城里来的吧,俺们喝的是‘羊屎蛋儿水’,想喝自来水,那是做梦吧?”
郑岗村祖祖辈辈沟坎为伴,生计艰难,四面是沟、到处是岭,地无三尺平、田无半亩整,这里山上农户吃水靠雨水,雨水顺着山道往下流,羊屎蛋儿也被带到了水里,当地老乡自嘲称为“羊屎蛋儿水”。我暗下决心,一定让郑岗百姓喝上自来水!随后,我与村党支部书记一起积极申请,终于立下了打井项目,郑岗人喝“羊屎蛋儿水”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在走访中我还了解到,村民有种柿子、晒柿饼的传统,特别是郑岗村种柿子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荥阳柿子出郑岗、郑岗柿子甲天下”之美称。我兴奋了:“我们这不是守着金饭碗吗?!调整种植结构,种耐旱的柿树!”
经过深入考察,科学论证,我提出“顺‘柿’而为,借‘柿’发展,做强郑岗‘大柿业’”的发展思路。
“举办‘柿子节’,大力宣传郑岗柿饼。”想法一旦形成,我立刻行动,很快制订出“柿子节”方案。但没想到各种声音传来,“你去时间不长,来年再说吧”,“想出风头啊?”我在心底问自己:“如果今年放弃了,明年就能办成吗?那又如何鼓励村民来年扩大柿树种植面积?”咬咬牙,我开始一遍遍找领导汇报,获得人力和资金支持;马不停蹄地跑农户、跑商家、跑专家。终于,在驻村两个月时,首届郑岗柿子节如愿举行。当时省市多家媒体广泛报道,节后一个月,全村柿饼就被抢购一空!批量收购价也由往年的3.5元/斤涨到7元/斤,实现了柿饼单项收入翻番。
之后,在荥阳市扶贫办的支持和帮助下,郑岗村又争取到42万元的柿子产业发展项目。2015年开春,在号召群众连片种植柿树时,没有任何困难和异议,全村农户主动连片种植230亩。
做大做强柿子产业的同时,在市教体局和镇党委、镇政府支持下,我们争取资金3万元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为群众协调“爱心肥”15吨;为郑岗村协调帮扶资金8600元,米、面、油264件,衣物2000多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现在,走在郑岗的道路上,主动开口和我打招呼、拉家常的群众越来越多。好像商量好了似的,末了总要说一句:“马书记,你可真给俺们办实事了!”这时,我就会无比幸福地从心里笑到脸上。
柿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