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铃薯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通俗的说就是给种薯清除病毒,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马铃薯种薯在通过一系列技术办法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害的种薯,它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与种薯密切相关。种薯不行,产量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就会导致马铃薯严重退化,并出现各种病症,引起马铃薯产量大幅降低。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清除薯块体内病毒的种薯。这项技术我国早在6年前就在马铃薯主产区推行,经过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大田平均增产30%—50%。
脱毒技术“点土成金” 巫溪脱毒马铃薯种薯论“个”卖
记者近日从巫溪县获悉,该县经过攻关马铃薯脱毒技术,实现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生产,成功将马铃薯此类传统粮食作物“点土成金”,创造了产量翻番。
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福祥介绍:马铃薯有个特征,就是其自身带有的病毒可经过种薯传到下一代,酿成产量下降,薯块变小,品质变差。过去农民播种马铃薯的传统方式,均是将上一年收获的马铃薯留下一一些作为种薯,同一品类时而反复应用多年,而种薯不能自清病毒,反而不时感染和积累病毒,引起品系退化和严重减产。
“限制马铃薯产业扩大的最关键要素,就是种薯。”刘福祥说,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经过一系列技术方法,清除种薯内的病毒,恢复马铃薯品系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生产特点。
巫溪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本世纪初,该县成功攻克马铃薯脱毒技术,到2013年,还解决了脱毒种薯繁殖周期长的困境,实现了脱毒种薯的产业化生产。
近日,记者在位于该县文峰镇三宝村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中心培养室内看到,一株株嫩绿的试管苗栽培在装有培养液的透明培养皿中。据介绍,这些试管苗就是应用生物技术从优质马铃薯种中分离出的不含病毒的马铃薯茎尖,茎尖经过无土种植技术长大后,就能够结成脱毒微型马铃薯,即马铃薯“原原种”。
这“原原种”不过拇指大小,却是论“个”出售。每个批发价达到0.35元,价值不菲。据介绍,“原原种”销售给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或种子企业后,再被移植到大田中,经过三级扩繁生产出一级原种,再到二级原种,最后生产出良种,这才是最终销售给农户的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这类种薯可让马铃薯的亩产和品质都得到更大提升。
“目前,巫溪县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1500千克—2000千克,比过去翻了一番还多。”巫溪县农工委副书记余明芳介绍。
今年,市科委在该县塘坊镇梓树村脱毒良种示范田进行田间测产结果显示,今年该县马铃薯最高产量为塘坊镇梓树村村民谢进轩栽培的鄂马铃薯3号,亩产达到了2912.2kg。
脱毒技术改变了巫溪马铃薯的命运。马铃薯也成为巫溪粮食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农民收入最高的一项产业。塘坊镇梓树村贫困户丁明诗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了3亩脱毒马铃薯,收获1万多斤鲜薯,留存一些口粮后,出售鲜薯的收入能达到6000余元。
余明芳介绍,目前巫溪县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年生产能力为5000万粒,年产一级原种1万吨、二级原种10万吨,产值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