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成长调节剂会影响猕猴桃吗?接下来小编就详细的为您介绍下当猕猴桃遇上植物成长调节剂,您会发现什么?
在猕猴桃园里,树上挂满的个大又匀称的猕猴桃果和肥厚浓绿的叶子,让前来参观的100多位猕猴桃栽培大户频频称赞,这果子长得真是很好,得有100克以上,这样的果子能卖上价;
既可增产又能提价口感风味毫不逊色
猕猴桃园全程采用的是水肥药一体化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之一是用膨大剂浸果膨大果实,现场还有一块没有通过氯吡脲处理的对照区,猕猴桃的个头显著小了很多! 用膨大剂处理过的猕猴桃不光价格好,还能至少增产1/3;
农民实打实地受益了,但不少消费者难免会有这样的疑虑,这用过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是不是中看不中吃啊?对此,农药扩展与利用协会植物成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于8月20日专门在蒲江县举办了2016猕猴桃品鉴会,邀请行业内的18位专家,亲身体验用了和没用植物成长调节剂的猕猴桃口感有何不同;
记者也分别品尝了一下两个猕猴桃进行对比,未浸果的猕猴桃略硬,甜中带酸,浸果的猕猴桃更甜更软个别,果香味十足!现场评审的专家纷纷表示,用过 ”膨大剂的猕猴桃比起没用”膨大剂的猕猴桃在口感上不仅毫不逊色,在可溶固形物方面还会更胜一筹!
毒性比食盐还低规范利用安全无虞
除了口感,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尤为关心的问题;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氯吡脲只要规范合理应用,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
研究了20多年植调剂的农业大学教授段留生向记者解释说,植物成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是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等信号系统,调节植物成长发育,不是补充营养或杀灭有害生物;因为它是非杀灭性的,所以安全性很高!已登记的植物成长调节剂中95%均是高效、低毒、对环境和生物安全的,我国还有7栽培调剂是豁免制定食品中残留限量标准的,也就是说是高度安全的;
植物成长调节剂的用量是非常微小的,例如氯吡脲的用量通常为每kg5~10毫克,相当于将一个小米粒放到两三kg水中,蘸500~1000个果子,施药后离采收期还有100多天,而药后21天氯吡脲就能消解88.5%以上;氯吡脲即便进入人体后代谢也很快,14~16个小时绝大部分就会被排出体外;段留生说!
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雯介绍说,氯吡脲是非内分泌干扰物,它的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为4918mg/千克,相比于食盐是3200mg/千克,从这个指标上看,比食盐毒性还要低;
是利是弊关键在量技术普及任重道远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氯吡脲对猕猴桃的增产成效显著,但过量利用则会引起果品品质下降,外形畸变,贮藏期和货架期缩短!专家重点强调说,要用好植物成长调节剂,关键是要把握好量!农民在利用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果大,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利用;
王明忠告诉记者,多家科研院所都曾做过相关试验,应用适宜的浓度,有利于提升果实的风味与品质,但用浓度为20mg/L及其以上高浓度氯吡脲处理后,反而使猕猴桃果实风味变酸,营养成分下降,果实品质下降,贮藏期受到影响,浓度太高还易发生畸形果、空心果;所以利用浓度要适宜,以红阳猕猴桃为例,最佳利用浓度为5-20mg/L,最有用的应用期间是在花后15-25天,正值果实的迅速成长期间应用!
段留生表示,植调剂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高新技术,其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安全高效、潜力巨大,是扩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科技武器!只不过植物成长调节剂对时间、浓度、部位、利用办法,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对植物成长调节剂要正视问题,创新引领,规范管理,科学利用;
氯吡脲科学利用的经验和技术值得重点推广;农药扩大与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查显才表示,对植物成长调节剂的利用要有信心,要引导公众正确认知和了解植调剂,同时要增加利用技术的普及!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对于猕猴桃遇上植物成长剂有什么成效,大家已经清楚了,希望小编总结的对您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