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时空]能人上山 各有套路。你见过长着小酒窝的蘑菇吗?你知道黄连种在什么树下最赚钱吗?山又多高,财有越大。一棵树,十万元不卖。他因何变得如此财大气粗?请关心本期的《绿色时空》。
[绿色时空]能人上山 各有所求 9月17日
山有多高,财有多大。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境内山峦叠障,气候多变。从海拔1500米到海拔2500米之内,到底种什么最实惠、最赚钱呢?那里的人们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高山林业致富路。本片从中选取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好项目供观众参考。其中有林下种黄连、林下种天麻、高山种食用菌、高山种曼地亚红豆杉,它们是各有各的困难,各有各的取胜之道。
[绿色时空]能人上山 各有所求 9月17日
央视网消息:不少作物栽培到高山上,都会有更好的品质和产量。可有些作物却有点不适应,类似有“高原反应”一般,产量反而跌了下来。问题出在哪儿?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王绿均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种下了成片的天麻。
天麻是一种药材。将种麻和木棒一起放进土里,用像树枝一样的密环菌连接。蜜环菌会汲取木棒的营养物质成长,然后把自己的营养物质供给给种麻,种麻再发育成天麻。
可这天,王绿均上山采挖时候,却发现挖出来的天麻变为了一个个空壳。
谁偷的?王绿均请教了专家。原来纵然天麻的成长靠蜜环菌,它俩却是共生关系。
正常状况下,是密环菌饲养天麻。而当降雨积水的时候,休眠中的天麻停止了成长,蜜环菌却不受影响,长势良好。这时木棒提供的养分不够了,蜜环菌反倒从天麻身上汲取营养物质,使得天麻变为了空壳。
这高山上的“小偷”,居然是天麻赖以生存的蜜环菌,真是没想到!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同样来自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范玉平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栽培食用菌。
山上山下的气候不大一样,食用菌的采收时间和产量也不大相同。依靠着时间差和高产量,范玉平在高海拔地区栽培的食用菌赚了更多的钱。但一开始的时候,这些食用菌似乎有“高原反应”,让范玉平损失惨重。
同样的菌袋配料、用水、石灰,几个棚室却都没出菇,菌袋也坏掉了。一番研究,这问题还真出在高海拔上。
海拔高的地方湿气比较重,范玉平的棚室又离大渡河不远,晚上温度降下来就很容易起雾。雾气进了棚室打湿了报纸,慢慢就会生霉,菌袋也就坏掉了。于是每天晚上,范玉平都把遮荫网放下来,防止高山雾气破损菌袋。过了一阵子,菌袋尽管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了,但出菇量依然不高。
这回的问题居然出在阔别人烟、没有污染的山泉水上,这是怎么回事?
了解更多精彩故事:[绿色时空]能人上山 各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