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筒桂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香木部 |
中文名 | 筒桂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筒桂·《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俗名官桂
辛甘温无毒。
《本经》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发明筒桂辛而不热,薄而能宣,为诸药通使,故百病宜之。《本经》言其养精神,和颜色,有辛温之功,无壮火之患也,为诸药先聘通使。凡开提之药,补益之药,无不宜之。
久服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以其质薄、性轻,无桂心、肉桂、牡桂等雄烈之气,力胜真阴之比。《别录》治心痛、胁痛、胁风,温经通血脉,止烦出汗,皆薄则宣通之义。《纲目》乃以《别录》、元素二家之言,皆混列牡桂之下。盖牡桂是桂之大者,功用与肉桂相类,专行气中血滞。筒桂则专行胸胁,为胀满之要药。凡中焦寒邪拒闭,胃气不通,呕吐酸水,寒痰水癖,奔豚死血,风寒痛痹,三焦结滞并宜薄桂,盖味浓则泄,薄则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