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溪黄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溪黄草 |
拉丁名 | Xī Huánɡ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土黄连、四方蒿、香茶菜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溪边、沟旁或山谷湿润处,广州有栽培。分布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更多 | 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 |
《中药大辞典》:溪黄草
拼音注音
Xī Huánɡ Cǎo
别名
熊胆草、血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土黄连(《广西中草药》),四方蒿(《全展选编·传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沟旁或山谷湿润处,广州有栽培。分布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茎直立,四方形,分枝,稍被毛。叶对生,纸质,揉之有黄色液汁;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稀疏的短细毛,下面近无毛,有红褐色的腺点;具柄。花细小,淡紫色,集成聚伞花序再排成腋生圆锥花序;萼钟状,有5齿,2唇形,结果时增大,外面有红褐色腺点和疏短毛;花冠2唇形,上唇短,有裂片4,裂片宽而反折,下唇作船形,全缘,比上唇长;雄蕊4,2长2短,伸出于花冠筒外。果实由4个小坚果组成,藏于萼的基部。花期5~10月。
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
复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③治湿热下痢:㈠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㈡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医方药学》)
④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⑤治瘙闭: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