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害防治
1.1 癌肿病 别名芽枯病,3~4月发生。在新梢新芽上产生黑色溃疡,呈芽枯症状,常使侧芽簇生,叶上病斑黑色有明显黄晕。被害果,果面溃疡粗糙,果梗表面纵裂。枝干被害初为黄褐色不规则斑点,表面粗糙,后生环纹状隆起开裂线,露出黑褐色木质部,呈癌肿状,引起枝干枯死。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在树干病部越冬。防治:
⑴加强果园管理,注意肥水,增强果树抗病力,对病枝及时剪除,病叶、病果及时用火烧掉,清除病源。
⑵发病初期(3月初)喷800倍大生米-45或多霉清1200~1500倍液1~2次。
1.2 其它病害 叶斑病:危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赤褐色,外有黄晕,后期长黑霉呈点状,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越冬,温暖地区,周年发病。灰斑病:危害叶片,病班圆形或愈合后不规则形,赤褐色,扩大后中央为灰黄色,外缘呈灰棕色,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点,有时呈轮纹排列,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污叶病:以叶片反面发生较多,初为污褐圆斑或不规则,后长出煤烟状霉,可布满全叶,以分生孢子及菌丝在病叶越冬。赤锈病:危害叶片,产生橙黄色至黄褐色锈斑,紫斑病:只影响外观,几乎不影响肉质,在枇杷果实成熟后期突然出现症状,与阳光照射有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果实套袋。以上几种病的综合防治方法:⑴清除落叶,结合修剪,除去病枝病叶,做好排水工作,加强管理,增强树势。⑵在新梢叶片长出后喷1∶1∶160的波尔多液保护或发病初期喷多霉清1200~1500倍液等。
2. 虫害防治
2.1 黄毛虫 幼虫啮食枇杷的嫩芽嫩叶,发生多时叶子几乎被食光,幼树受害时损失更严重,以蛹在茧中附于树皮裂缝凹陷处或老叶背面越冬,5月成虫出现,产卵于叶背上,第一代6~7月危害叶片,第二代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生,第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生,与枇杷嫩叶长出期相吻合,以1~-2龄幼虫群集新嫩梢危害。幼虫褐色,后呈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0厘米左右。防治措施:关键在幼果期,可用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或2.5%溴菊脂3000倍液,2.5%灭幼尿3号悬浮剂1500~2000倍,冬季清园时清除越冬茧,结合人工捕杀1~2龄幼虫。
2.2 舟蛾 别名舟形毛虫,是危害枇杷叶片的主要害虫,专食老熟叶片,开始啃食叶肉,剩下表皮和仅剩主脉。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附近的土中越冬,7月羽化,在傍晚活动。产卵于叶背,10余粒排成一块,8月下旬孵化,1~2龄虫群集危害,头向外整齐排列在一张或数张叶背上危害,被害叶成纱网状,一树上发生的虫口极多,早晚取食,很快将整株树的叶吃尽,幼虫受惊时有吐丝下垂,假死现象。9~10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幼虫初为黄色,后为紫褐色。防治措施:冬季中耕,挖除树干周围土中的蛹茧,8月下旬集中捕杀低龄幼虫。如果幼虫已散开取食,可选20%杀灭菊酯3000倍溶液或灭扫利3000倍溶液。
2.3 桑天年 主要危害枇杷树干,幼虫先沿树皮啮食,然后进入木质部危害,引起枝条枯死。可用40%敌敌畏等50倍溶液蘸入棉花后塞入蛀孔内,再用黄泥封堵洞口。
2.4 刺蛾 俗称火辣子、八角丁。种类多,危害枇杷的主要有扁刺蛾、黄刺蛾等。每年1~2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9月初至10月底为第二代,可用20%杀灭菊脂3000倍液在防治其他害虫时一并防治。
2.5其它害虫 如食心虫、蚜虫、叶螨、袋蛾等,可在防治主要害虫时兼治。可选用灭扫利、螨克、克螨特等药剂防治。
附:大果枇杷同年管理工作历
1月:保花保果(喷20ppm九二O、0.2%磷酸二氢钾、0.1%绿芬1号),树盘覆草防冻。
2月:幼果第一次膨大处理(用100ppm吡效隆浸果),防治叶斑病(喷800倍80%大生米-45或50%丰米800倍液)。施春梢及壮果肥,幼树定植 。
3月:疏果(每果穗留果2~3个,每亩产量控制在1000千克以内),果实第二次膨大处理(方法同第一次),套代(套袋前喷1次广杀虫剂与杀菌剂的混合液),幼苗定植,幼树整形,成年树春季修剪,灌水抗旱。
4月:防治黄毛虫、蚜虫、芽枯病、叶面施肥以提高果实品质。
5月:去袋、果实采收、销售、下旬施夏肥及成年树季修剪。
6月:防治螨类、蚜虫、叶斑病、灰班病等。
7月:促花(拉枝、控水、于7月中旬喷15%多效唑500倍液),幼树整形。
8月:促花(上旬喷1次15%多效唑500倍液),防治螨类、保护叶片,灌水抗旱。
9月:施秋肥,幼苗定植。
10月:疏花(每花序疏去1/2),幼苗定植。
11月:第1次保花(15~20ppm九二或0.1%绿芬威1号)。
12月:保花促果,防冻(树盘盖草或黑膜等),冻害严重的地区可用地膜包裹树冠可减轻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