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家采用基因工程育种方法,构建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降解群落,把秸秆降解成生物有机肥,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了因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目前,这一项目已获得专利,合作开发事宜正在商洽中。
据了解,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每年在出产大量粮食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传统处理方法是焚烧、填埋和堆肥等,使秸秆资源大量浪费。
哈工大生命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谦带领课题组,通过采集、分离优良菌株,构建出由10-20个微生物菌种(株)组成,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秸秆降解能力不同的菌种系列,可迅速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上料24小时即可升温,能在30天内将各种农作物秸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据介绍,该菌群与国际上其它微生物菌群显著不同,它采用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克服了菌群退化这一国际性难题,且生产工艺也达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该技术每日可规模生产菌群200公斤,能够满足日处理秸秆100吨的有机肥生产厂所需,年生产有机肥达1万吨以上。
利用这项技术生产的有机肥是全价有机肥,不仅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含有硫、钙、镁、锌、硼、钼、铁、铜等多种中量和微量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还可提高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施用该有机肥,可改变土壤性状,克服了施用化肥给土壤带来的营养失衡、板结等问题。
此外,该技术具有标准的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达到了有机肥生产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