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的节水灌溉试验表明,在相同耕作条件下,可获得明显增产效果。该技术在梅县程江等镇推广面积达5600亩,试验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的平均亩产500·4公斤,每亩用水255立方米,比普灌对比田,平均亩增产44公斤,节约用水86立方米。推广此技术的关键要掌握好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
一、移栽回青期此期实行薄水插(抛)秧,水层为1·5—2厘米,有利秧苗插稳、不漂浮,保证禾苗吸收和蒸发水分平衡,促进早活苗、早发根、早分蘖。回青期若灌水过深,茎叶漂浮水中不利光合作用。若灌水过浅,因移栽(抛)秧根受伤,在烈日下吸收能力减弱容易脱水死苗。要求回青期水层3—4厘米,秧龄长的深些,秧龄短的浅些。
二、分蘖期有效分蘖期以湿润灌溉(3—5天灌一次薄水层),提高土壤透气性,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吸收,促进有效分蘖发生;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前达到计划苗数90%时,实行露晒田,抑制无效分蘖,以利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对叶色浓绿过旺的肥田、湖洋田、粘土田宜露晒5—8天;叶色青绿、长相一般的瘦田、高坑田、沙质土田露晒天数酌情而定。
三、拔节孕穗期此期水稻需水较多,田间应保持薄水层1·5—2厘米,以满足禾苗生理需水和促使水肥相隔,但水层不宜过深,以免引起后期倒伏减产,对低洼或施肥不当疯长禾苗可湿润管理。
四、抽穗开花期此期缺水会减弱光合作用,影响籽粒形成,田间要求0·7—1厘米薄水层,若遇高温应加深水层2·5—3厘米,并结合喷灌降低气温,增加湿度,提高结实率。
五、乳熟黄熟期此期以湿润为主,若土干缺水会影响灌浆,使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产量减少,宜干湿交替至收割前5—7天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