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发育完成以后,即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成熟阶段,此时,加强田间管理,可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达到增产目的。这期间应抓好以下环节。
1、水分管理。一是灌水,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最好白天灌深水,夜晚排水,以满足水稻生理需水,以水调温,减少高温和“火南风”对抽穗开花的影响。二是抽穗后,应坚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原则,即每灌一次水,让它自然干后,过 1-2天再灌水一次,循环往复,直至成熟,使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状态。这样做,可解决土壤中的水气矛盾,提高根的活力,延长寿命,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往子粒中输送,促进子粒充实饱满。三是不可过早断水,会促使根系提前死亡,茎、叶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给,而易死杆或染上小球菌核病,使子粒不饱满,空秕增多。
2、看苗追肥。水稻抽穗开花以后,保持稻株适当的含氮水平,对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大有益处,这时对中期穗肥施用不足或没有施穗肥的田块,在抽穗初期要追施氮素粒肥,并配合磷、钾肥。撒施每亩尿素 1.5-2.5 千克;叶面施肥每亩磷酸二氢钾100-250 克/次,或用尿素0.5-1.0 千克,先溶于 20-30千克水中,浸泡 24小时后滤去渣,再加水 50千克喷施。叶面施肥,不仅可解决水稻生育后期根系吸肥力弱的问题,而且肥效高且快。
叶面施肥,在晴天应选择傍晚或下午 3-4时进行,这样,肥液黏附于叶面上时间长,而且吸收彻底。阴天则可整日喷施。水稻扬花期,应避开上午 9-12 时,以免影响开花授粉。
3、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抽穗后,还会发生叶枯病、纹枯病、稻颈穗病以及稻飞虱、粘虫等病害,应勤加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危害,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