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盆友喜欢用雀梅下山桩来制作盆景,因为雀梅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萌发能力也很强,很容易养出造型枝。而且它的造型式样也非常灵活,可选择性强,再加上它容易养成老桩,而且树体容易长成苍劲、古朴的形态,所以制作出来的盆景作品观赏价值自然也非常高。
但想要让雀梅下山桩作为盆景素材来打造,首先我们得将其养活,将其从生桩养成熟桩,同时培养出丰富的造型枝,然后才能移栽入盆并进行首次定型。而为了让雀梅下山桩能够顺利生根成活,不少盆友都煞费苦心,付出了许多努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做好保湿管理,毕竟树桩不像小苗那样容易移栽成活。那么,种雀梅下山桩多久浇一次水呢?
对于刚下山栽种的雀梅桩来说,成活的关键在于保湿。而为了做好保湿,我们除了需要给它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止水分流失的手段或措施之外,还需要做好补水管理。但许多盆友对补水管理掌握不好,往往造成树桩出现假活,难以生根等情况。所以,我们种雀梅下山桩,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浇水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栽种好雀梅下山桩后,只需要浇一次透水作为定根水即可。后期雀梅桩在生根、走根、成活之前是不宜直接浇水的。即便土壤变干了,或空气变得太干燥了,我们也只能采取喷水的方式给它补充水分。如果直接浇水的话,由于雀梅下山桩根部此时基本上是丧失吸水能力的,频率太高或水量太充足时,容易引起树桩出现假活现象。
但即便我们采取喷水的方式给它补水,也需要控制好频率。而且不同的盆友在栽种雀梅下山桩时所采用的保湿措施也不尽相同,常见的保湿措施有缠膜、套袋、铺苔藓、高培土等,甚至有些盆友将这些保湿措施悉数用上。毫无疑问,用的?保湿措施越多,保湿效果自然越好,树桩越不容易脱水;反之,保湿措施用得越少,保湿效果自然也越差。
因此,不同的保湿效果造成水分的流失和消耗的量和速度就不一样,所以喷水保湿的频率也不一样。因此,我们种雀梅下山桩时,通常不宜以多久浇一次水为基准,而是需要根据养护环境下具体的湿度来调节。为了让雀梅下山桩能顺利生根成活,一般我们选择给它高培土的同时进行缠膜或套袋,甚至缠膜后还会继续套袋,尤其是在冬春时节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
只要我们的保湿措施做得比较到位,一般水分流失就比较少,通常可以保持2周浇一次水也不碍事,但不是去给它灌根,而是采取喷水或用小水漫浸的方式,等到下山桩生根发芽后才适合直接浇水。让基质保持湿润即可,切近根部积水。最好给树桩也喷喷水,这样保湿效果会更好。但需要定期打开套袋,让内外交换一下空气,同时也可以让袋内温度过高时释放一下热量,然后借此机会看看内部湿度情况如何,再酌情考虑是否需要喷水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