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深深植根于雄奇秀美的巴山蜀水,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盆景制作技艺是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基础和核心。
川派盆景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早在蜀汉时期后主刘禅在成都修建安乐宫,在宫苑中栽树种草,在盆钵之中将他记忆里的奇峰危崖、古木苍松再现。还用石料、木板作成长短深浅各异的盆钵,栽以矮树并配上山石,在宫苑呈“八”字摆设。大臣商贾纷纷仿效,这种造景形式在成都流传开来。
唐代受武则天猜忌的章怀太子李贤被贬成都,整日与花草盆景为伴,制作盆景为乐,其陵墓甬道现存树石盆景壁画。唐后期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期间,在成都新繁兴建东湖宅院,树石与花草盆景相映成趣。北宋杜绾在《云林石谱》中盛赞“西蜀石”……南宋王十朋有诗《剑南盆景》:“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兴味疏。寸碧从来锦江远,九嶷分向西山居。山中丘壑如金谷,笔下波澜陋石渠。我有千峰藏雁荡,擎天一柱插空虚。”作者原序:“金华先生有奇石碧,远携来自蜀陈洪洲。……一家雁荡群峰错峙,皆几案间物。”作者与赠送自己盆景的两位好友都是深得盆景之趣的行家,对来自遥远锦江的奇石作成的盆景赞誉有加。
明清时期,川派盆景的树桩蟠扎加工身法、技法已经基本定型,每年的青羊宫花木庙会促进了盆景制作技艺的交流提高。民国初年,蟠扎技艺相当成熟和完备,树桩盆景技艺提升到一个历史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