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原产于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较耐寒,喜强光,不耐荫。光芒不足会影响成长和开花。宜排水良好、有机质充溢的砂壤土。抗病力差,在高温多湿环境下易染病。百合植株刚直挺秀,花大色艳,品类繁多,宜成片、成丛点缀草地边缘或组成花境,宁静而协调。百合也是盆花、切花的珍品。
百合叶枯病又名百合灰霉病,该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妨碍成长,下降观赏价值。病害出现严重时,引起整株死亡。
症状:受害位置重要是叶、茎、芽和花。发病初期,染病叶上出现褪绿斑点,早先病斑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浅黄色至红褐色。有的病斑中间浅灰色,边缘紫色。干燥时,病斑干枯、浅灰色。发病后期,叶子枯死。茎部染病,病部变褐折断。芽和花受害,变褐腐烂。幼嫩植株受害,成长点死亡。潮湿时,病部出现灰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病原为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elliptica(Berk.)Cooke),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真菌。菌核偶尔在鳞茎上产生,但常见于夏天落地的花上。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后的菌丝及菌核萌发发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到植株上,导致初次侵害。条件适宜,在一个成长季节内可出现多次侵害,最后病菌进入越冬场所。凉爽多雨、多露、多雾的潮湿环境下,病菌出现大量分生孢子。空气湿度饱和、温度在16摄氏度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最快,温度在10~18摄氏度又多雾潮湿时,病菌极易完成侵害,几天之内又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防治和治疗:①减少侵害来源:抹芽、疏花和摘除的发病叶片、老叶,应立刻集中深埋或烧毁。成长季节结束时,应将病株和全部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②增加种植管理,温室内要通气降湿,日光充沛。③药剂防治和治疗:发病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