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盆景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相互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盆景特有的一种形式。水旱盆景表现题材广泛,景物内容丰富,自然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水旱盆景的制作比较复杂,要求制作者掌握树木与山水两类盆景的基本技巧,才能得心应手。
水旱盆景的选材制作水旱盆景的材料,主要包括盆钵、植物、山石和配件等。水旱盆景的用盆大多采用浅口石盆(即山水盆景盆),形状主要有长方形、椭圆形、腰圆形、圆形及不规则形等,根据造型需要而定。水旱盆景的用盆很浅,一般不需开排水孔,如采用较深的盆,需在栽植树木的旱地部分开洞,以利排水。盆的色彩以灰白为宜,有时也用深色。
水旱盆景的植物以树木为主,也可采用草本和苔藓类植物。对于树木要求枝叶细密,适于剪扎加工;树形自然,不宜过于奇特;适应性较强。可选用的树种很多,如五针松、罗汉松、金钱松、云杉、水杉、真柏、榔榆、雀梅、朴、榉、黄杨、柽柳、槭类、小叶女贞、竹类、六月雪、紫薇、石榴、虎刺、火棘、南天竹等。
水旱盆景的山石材料以硬质为好,常用的石种有宣石、英德石、龟纹石、石笋石、斧劈石等。山石形状不宜太奇特,不宜多棱角,表面不可破损。同一盆景中的石料,色泽、纹理、质地等特征要统一。水旱盆景中常用的配件种类有人物、动物、建筑、舟楫等。质地分为陶质、石质、金属质等,以陶质为佳,色彩素雅为宜。也可根据需要自己制作。
树木和山石的加工树木材料可以自幼培育,也可从山野挖取,但都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加工和培养,基本成型后方可采用。加工方法大多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而松柏类则较多采用蟠扎,虎刺、竹类等自然形态较美,无需蟠扎,适当修剪即可。水旱盆景栽种树木的地方较小,形状也不规则,故栽种之前,需处理根部。通常将树木从原盆中倒出,去除部分宿土,剪短过长根,尤其是向下生长的粗根,剔土与剪根的多少,应根据盆中旱地部分的形状而定。在布局确定之前,宜少剔一些土和少剪一些根,以保证栽种成活。
石料的加工主要是切截和雕凿。切截石料通常使用切石机,对于软石也可用钢锯手工切截。一般先对主要石料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再加工其它配石。切截石料应将底部切平,以便与盆面接合良好。在切截之前,需仔细观察山石,力求取舍准确。雕凿的目的是为了使石纹协调统一,增强整体效果。为了去除山石不美的棱角或解决表面破损问题,可以采用水砂轮进行水磨,或用盐酸等作化学处理。通常需对山石进行几次加工,才能符合要求。加工应力求自然,尽量不露人工痕迹。
水旱盆景的布局树木与山石加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布局。布局非常重要,是制作水旱盆景成败的关键,必须认真细致。布局需进行多次调试,常常需对某些材料再作加工或更换。应力求将每株树木、每块山石放在最佳位置上。布局包括树木、坡岸山石与旱地点石、地形、水面、配件等部分,各个部分应相互联系,使之成为既统一协调又富于变化的整体。
水旱盆景通常以树木为主体,而且多为丛植。应注意处理好主次、疏密、高低、远近、争让、露藏、动静等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树木与山石的关系,以及山石、水面的位置,旱地与水面的比例要恰当。山石的布局要注意透视原则,山石的形状、皱纹应大致相同,而又要略有变化,拼接的山石要有整体感,大块面需与小块面搭配使用。水旱盆景的点石对整体造型影响甚大,它可以与坡岸山石呼应,同时对树木起到对比和衬托作用。点石又对地形的处理起到重要作用,还可弥补树木根部的缺陷。点石也要注意高低、疏密等变化,以及与其它景物的关系。配件大多放置在山石上,要做到位置适合、色彩协调、比例恰当。
经过反复调整和修改,即可确定布局,便用铅笔将主要景物的位置在盆中作出记号,特别要注意水岸线的位置必须精确地画在盆上,石块可以编号,以免在胶合山石时弄错。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将坡岸山石胶合在盆中,再种植树木,布置点石,并作出地形,最后固定配件,铺种苔藓。
胶接山石前需洗净盆面,可以用水泥调合107胶,再调进颜色,使之接近山石颜色。胶合必须紧密,既要使山石与盆面结合得好,又要使山石之间结合得好。不可漏水,也不要有多余的水泥外露,可用油画笔蘸水洗刷沾在山石外面的水泥,漏水会对植物生长不利。
胶合的水泥干透后,即可栽种树木。先在旱地部分铺一层薄土,然后剔去根部宿土并适当修整,按布局要求将树木栽在适合的位置上,用竹签使土与根贴紧,不要将土压得太紧。
栽种完成后,即可在原定位置上点石。点石需将山石的下部埋入土中,使之“生根”。一般在点石的同时,在旱地部分堆土做出地形,并在表面撒上一层细粒土,以便铺苔。点石后,可将配件用水泥或胶固定在石块平面上。
铺种苔藓可美化盆面,使树木、山石连成一体,防止水土流失,需认真对待。铺苔后,需从全局考虑,将树木精细修剪一次,求得最佳效果。最后再将山石、树干、盆钵洗刷干净,这样一盆水旱盆景的制作即告完成。精心养护一段时间后,树木、山石就会显得更加协调和自然,观赏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