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与流传。药菊花繁茂病的病原为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以厚垣胞子在土中越冬,或举办较长时光的腐生生涯。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摄氏度,最高37摄氏度,最低17摄氏度。该病菌只危害菊花,若前提相宜,菊花感病2周便可殒命。湿润或水渍田易病发,特殊是雨后积水、低温阴雨、氮肥施用过多、泥土偏酸等前提下易病发。在田间,病菌主要经由过程浇灌水举办流传,或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
2.症状。初病发时叶色变浅发黄,叶子萎蔫下垂,茎基部为浅褐色,横剖茎基部维管制变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制也逐步造成淡褐色,向下发展致根部外皮坏逝世或变黑糜烂,有的茎基部崩裂。湿度年夜时形成白霉,即病菌菌丝和分生胞子。该病扩展速率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
3.防治和治疗要领。①选种选地。选择相宜当地的抗病种类举办栽培,选择排水前提好的砂性泥土栽种。②增强田间治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无机肥;公道浇灌,增强栽培地水渠治理,只管制止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与另外作物轮栽。③药物防治和治疗。病发早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上述药液0.4-0.5L,视病情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