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在这片土地上,原产百合有47个品类和18个变异,在世界百合品系改良中据有十分主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使用于育种的百合原种不足一半,还有很多具备特殊优异性状的百合原种亟待进一步开发使用。我国的科研教学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中国百合品类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与研究。
中国百合的优势显著:毛百合、东北百合等花朵直立向上、植株高大,适宜培育切花品类,紫花百合、小百合、玫红百合、尖被百合、马唐百合、蒜头百合、藏百合等植株矮小,适宜培育微型盆栽品类;湖北百合、毛百合、山丹、岷江百合是抗病育种的主要亲本。个别百合可用于抗寒育种,有的可用于抗热育种。这些充沛多彩的原种是经过杂交育种,改善百合株型、抗性等状性的主要亲本。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类改良上重要利用在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使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以及良种迅速繁殖等。生物技术与通例育种的结合,使百合育种工作前景广阔。
在育成的百合新品类中,绝大个别采用杂交育种的办法,其中相当一一些为远源杂交,育种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花色、花香、花型,是花卉育种的重要目标,百合虽花色多样,但缺乏鲜红、蓝紫色。百合花型的直立喇叭型是花型改良的重要目标。加强亚洲百合的香味,减少东方百合的香味则是香味育种的目标。在花期上,重要选育早花、晚花品系,以延长花期和观赏期。在株型上,切花品类要求植株高大,微型盆栽品系则要求植株矮小。抗逆性也是育种的主要目标。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瓶插寿命、无花粉以及繁育能力等要素。专家介绍,将抗病的相关基因转入种植品系中,从中筛选出既有优异的观赏价值,又具较强抗性的植株。对乙烯敏感的种及品类,可经过基因工程抑制乙烯代谢,延长瓶插寿命。无花粉和雄性不育相关,导入雄性不育基因,有望解决百合花粉污染的问题。为实现百合杂种苗的迅速繁育,组织培养技术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