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盆友喜欢采挖黄杨下山桩回来培育,养上几年之后就可以将其打造成黄杨树桩盆景佳作欣赏了。但有些盆友在养桩时明明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流程来养护的,却有许多枝条出现不发芽的现象,甚至养上好几年也不见这些枝条发芽。那么,养了多年的黄杨下山桩枝条不发芽怎么办呢?
其实,黄杨下山桩并不容易获取到,尤其是户外野生下山桩,往往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即便养上几年也不见枝条发芽的下山桩,我们也舍不得放弃或抛弃。但也不可能让其一直处于这种不发芽的状态,毕竟作为盆景来欣赏,如果盆景不发芽长叶的话,和一对朽木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皮接的方式,利用嫁接的原理实现不发芽的枝条顺利长出新枝来,从而达到补位的效果,让盆景不会因缺枝而降低观赏性。但皮接的话,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有充分掌握这门技术才能让皮接的黄杨枝条成活,从而提高盆景的整体观赏性。
皮接的主要目的是弥补盆景植物出现缺芽缺枝的不足处,我们只需要从长期不发芽的枝条上,让想要发芽的部位能发芽抽枝即可。而且是却什么样的芽就补什么样的芽,缺什么样的枝,就给它补什么样的枝。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认真审视和构思,通过皮接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提前考虑清楚的要素。
在确定皮接部位后,我们需要使用嫁接到将黄杨枝条的外皮给它完整的切下来,但需要注意控制切下来的外皮大小和性状,一般给它切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皮块下来即可。然后我们再从生长正常的黄杨盆景上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将带芽或带枝的树皮块切下来,然后再将其回填在不发芽的枝条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发芽的枝条和被切下的枝条上的树皮块一定要切到形成层,要完整地取下来,并完整地贴上去,大小要适宜,避免造成较大的分析。同时贴上去之后,还需要使用薄膜将带芽或枝的新树皮块与不发芽的枝条缠起来,避免脱落。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皮接成活率,皮接缠膜部位不能形成水珠,同时如果皮接补枝的话,补枝上通常只保留2-3片叶子即可。因为叶子太多的话,水分蒸发比较快,而保留少量叶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更利于皮接成活。
最后,为了给嫁接部位保湿,同时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家里大家使用塑料袋将嫁接部位给套起来,这样皮接就很容易获得成功。当然,这样嫁接最好使用同类同属的黄杨进行嫁接,这样两者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在一起之后,更容易融为一体,而且成活后也能保持正常生长。对于不发芽的黄杨来说,皮接上的新芽或枝条也如同己出,过渡得也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