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号】水仙鳞茎基腐病,漏底病。
【漫衍】福建、上海、合肥及浙江舟山等地。
【症状】水仙鳞茎糜烂病多形成于鳞茎基部和根部。叶子上初起为小而不规矩的褐色病斑,后即发展,病斑枯燥,前期病部外貌生白色或粉白色霉层;鳞茎病发,以后为根盘位置泛起褐色斑,并向上敏捷穿越鳞茎向外部伸张,但也可横向扩展;抗病种类的鳞茎,糜烂呈条状,糜烂组织为深褐色或紫褐色,鳞片中间泛起白色或粉白色的菌丝体。前期病球肉质鳞片呈干腐海绵状剥落。田间鳞茎病发时,随病害成长,叶子由叶尖向下掉绿变黄,直至全株繁茂。储藏时代,球根根部开端变褐、糜烂,末期肉质部门干腐海绵状剥落,有时也坚韧如石;病轻的鳞茎再次栽种时,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或浅黄绿色,很少或无根扩展,不久枯逝世。
【病原】病原为真菌.水仙尖镰孢(Fusariumoxysporiumf.narcissi)。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病菌的无性胞子有年夜型镰刀形的分生胞子,小型卵形的分生胞子和圆形的厚垣胞子。以三种胞子举办侵害流传。
【病发纪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胞子在带病鳞茎、病残体、病根或泥土中越冬,渡过不良状况。从虫豸咬伤和机械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康健根系。相宜病菌感染的泥土温度为23-32℃,最适为28-30℃,低于13℃,病菌很难侵害。下雨的地面径流,浇灌水流等能够使病菌在田间流传。鳞茎的发掘、洗濯和分级等操作历程,若将病、健鳞茎混在一路,将年夜年夜增添熏染的时机,水仙发掘时毁伤多则轻易病发。泥土偏酸,多雨湿润,粘重积水。氮肥过多,都有益于病害的成长与伸张。5月上旬至收成期是病害成长盛期。储藏场合透风欠好轻易染病;栽种有病鳞茎时病发重;轮栽病发重。
【防治和治疗要领】
(1)园艺防治和治疗:收成后,储藏前,栽种时细心检讨,剔除有病鳞茎并烧毁,或剥去糜烂鳞片。发掘、遴选和分级时制止产生伤口,并敏捷枯燥。鳞茎储藏于枯燥、阴凉、透风的场合;举办轮栽。
(2)药剂防治和治疗:收获前种球消毒可用40%甲醛120倍液浸种3.5小时,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50%苯来特浓度为(1000-2000)×10-6液浸泡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