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报春类花卉的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产生。植株染病后,整株黄化,枯死。
症状该病重要侵害叶子、嫩茎、花器等位置。病害多在叶尖、叶缘处产生。发病初期,近地表的叶子发生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展,变色靡烂成褐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灰黄色霉层。茎部染病后,病斑呈褐色,逐渐腐烂。花器被感染后也成为褐色,腐烂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发生灰色霉层,是该病的一大特性。病原为灰葡萄孢霉,是半知菌亚门中的一种真菌BotrytiscinereaPers.。
传染渠道病菌以菌核形式在病残体和土壤内越冬。气温20摄氏度左右、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病。病菌经过风雨传播,园艺工灌溉水也可传播此病。温室中冬末春初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和治疗措施1、小心室内通风,下降湿度。栽培密度要合理。对发病叶片、病株要准时清除,以减少感染源。2、发病初期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也可喷施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在对以上药剂出现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