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杜鹃常见的病害有叶肿病、叶斑病和褐斑病,其防治和治疗办法如下:
1.叶肿病:杜鹃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其侵染,一旦受害,叶子正面初期体现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期为黄色下陷,叶反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灰白色的厚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其防治和治疗对策:(1)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发病叶片准时摘除;(2)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3)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2.叶斑病:发病早期叶子上发生紫红色至红褐色的小斑点,沿叶脉扩大成为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病斑叶子正面色深,而反面色浅,发病后期病斑黑褐色,病斑中部为灰白色,上生小黑点,边缘不甚显著,最后整片叶子发黄,提前脱落。此病全年可出现,应在7月上旬、9月中旬和11月中旬3个发病高峰期做好预防工作。其防治和治疗除做好清除发病叶片减少传染机会外,重要用药物防治和治疗。一般可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用地抑制病害的扩展。为避免叶子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3.叶螨病:受害嫩枝叶子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子形成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子侵染导致。其防治和治疗对策:(1)在清除发病叶片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2)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办法都可防治和治疗蚜虫及另外刺口器的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