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又名油葱,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印度,可食用的芦荟品类有库拉索、木立、中华等。本地棚室重要种植品系为库拉索,别名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现将芦荟的植物学特点特点、种植要点介绍如下:
1植物学特性特点
芦荟根多数为须根,少数为球根。芦荟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或短茎,不少为灌木或攀缘植物。草本芦荟叶多基生,灌木和乔木芦荟的叶都为茎生,叶多互生,螺旋状布列,多数为连做形叶盘。叶多浆,叶肉肥厚。有的叶背有刺或叶面有刺。叶全缘,多具有波状锯齿,少数有纤毛。芦荟花顶生、侧生,总状、伞状、圆锥状、圆柱状或头状花序,通常为无限花序。花有红色、棕色、粉红色、黄色、橙红色、乳白色。果皮多为蒴果,少浆果。种皮灰色或黑色,种子为不规则三棱形至扁平形。
芦荟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天室温不得低于5摄氏度,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日光,不耐荫,在蔽荫环境下,多不开花。
2棚室芦荟种植要点
2.1整地施肥
一般要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地。整地深翻并施有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加叶菜类复混肥100千克。畦宽要考虑能架设棚室和覆盖遮阳网。一般畦宽单行0.5m,双行0.6-0.8m。
2.2繁育办法
2.2.1种子播种法种子于春季播种,需砂盘育苗,然后再移植。
2.2.2分株法在早春结合换盆,将母株四周分蘖的新株与母株地下茎割断,作为种株种植。但此法因分蘖数少,繁育数量较少。
2.2.3扦插法一般多采用扦插繁育。办法是在春夏之间,剪取主茎基部和叶腋间的小侧枝,进行扦插。剪长10-15cm的新芽,用小刀自基部割下,于荫处摆放1天,使剪口略干后,插于培养土内。插深3-4cm,1周后方可浇水,约20-30天即可生根。主干也可截下扦插。插枝时间以春季为佳,以利安全越冬。冬季切忌多浇水,以防烂根。一般第二年春天订植。
2.3田间管理
幼苗分株后须灌水,但不宜过潮湿。忌晌午灌水,灌水要适量,如表土下2cm处有湿土,就可不灌水。夏季干燥时,每隔1-2天灌水1次,每隔3-4周施入人粪尿1次,清除棚内杂草。夏天应防止强烈日光直射,棚室要用遮阳网覆盖。冬天应防冻,外界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棚内应加温,至晌午高温时棚室应放气通风。
2.4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据笔者调查,本地棚室芦荟病害重要有炭疽病和灰霉病,可用10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虫害重要有介壳虫和粉虱,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3采收
在植株成株后可分期分批从下至上采收叶子。可采收位置是蘖生芽、叶、花、花葶和根等。采收蘖生芽可用于繁育。用于采收叶子的芦荟,务必3年生以上的成株,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叶子,多数叶子要有500g重,每次可采收3-4片叶,每年可采收3-4次,采完的母株必需留有12片以上的叶子,不可超采。收割口位置必是从基部依靠基部的进鞘位置。亩成株每年可产鲜叶1万-1.2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