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3大病害是指白菜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这些病害的发病时间长、发病率高、抗药性强。认清其发病症状,并做到准时防治和治疗,是夺取白菜优质高产的关键。
一、3种病害的形成特性
1、霜霉病从苗期到开花期、结荚期都有发病,但以成株叶子受害最重。幼芽受害叶子,初期为水渍状小斑,早先逐渐扩展,色泽由淡绿色渐转为黄色或黄褐色,受叶脉制约而产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在发病叶片反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子变黄干枯。成株期受害,一般外层叶子先发病,逐渐向内层扩大,最后病部呈黄褐色至暗褐色而干枯死亡。在茎、花梗和种荚上,病部的髓部组织细胞和皮层细胞因受病菌刺激而成长过度,以至肥肿或呈畸形,俗称“龙头病”。在潮湿环境下,病部也出现白色霜霉状物。一般9月下旬开始发病,10月份盛发,温度高发病重。
2、软腐病多出现在大白菜包心期,开始在菜帮基部或短缩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由外向内扩大,有时短缩茎腐烂后由内向外蔓延。发病初期,外叶萎蔫,早晚尚能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扩大,外叶下垂,叶球裸露,基部腐烂,组织粘滑软腐状散发出一股恶臭味,称为“烂疙瘩”,严重时整株死亡。在低洼地危害重,疯长且成长弱的植株易发病,虫多、伤口多的植株发病重。病害一般在薄壁组织中扩大,有时也可进入维管束,经过茎及叶脉发展到全株;发病轻的植株,病菌潜伏于组织中,贮藏期导致烂窑。大白菜留种株受害,发病早的可导致整株腐烂,发病较晚的常因短缩茎腐烂而不抽薹,甚至中途死亡。管理不善,灌水不妥或久旱无雨,以及害虫危害猖獗的地块发病更为严重。
3、病毒病幼芽期发病,先从心叶产生明脉透明,并沿脉失绿,出现淡绿与浓绿相间斑驳,叶子皱缩不平,重病苗矮化以致死亡。成株期发病,染病早的植株发病重,叶子严重皱缩,硬而脆,常生很多褐色小斑点,叶背主侧脉上生褐色稍凹陷的坏死短条斑,植株显著矮化、畸形,一般不能结球。染病较晚的植株,有的半边展现皱缩、畸形,能够一些结球;有的畸形矮化较轻,有的只显轻微花叶和皱缩症状,仍能正常结球,但包心不紧,内部叶上常生很多褐色小斑点。带病的留种株翌春栽培后,重病株抽薹前即死亡。该病多产生在小苗期,间断干旱、蚜虫多,发病重。
二、农业防治和治疗办法选用抗病品系。实行轮种倒茬。抑制播种期,要按照天气预报,灵敏掌握大白菜播种期,秋热年份要恰当迟播。播种前要早腾地、早翻土、早晒土,改良土壤,消灭病虫害。小心气候变化,苗期高温干旱,易出现病毒病,加之蚜虫也传播病毒病,因此应小心浇水降柔和灭蚜。如果连作期阴雨天较多,则易产生霜霉病,故应采用高畦栽培,连做中期还应恰当墩苗和控水。在结球期,应小心避免大水漫灌和灭蛆。增加田间管理,要按照气候和病害出现状况,增加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素化肥,恰当增施磷肥和钾肥。
三、化学防治和治疗办法霜霉病是一种气传性病害,出现和传播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防治和治疗该病,重点是控湿,采取宽窄行深沟种植,以利排水。控氮增施磷、钾肥,做到平衡施肥,以避免成长过旺或田间过于荫蔽。连做期剔除老叶、黄叶、发病叶片,增强田间通透性,下降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清除发病叶片和中心病株,并准时用68%金雷10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2.5%抑快净2000-3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350-400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10天1次,间断2-3次。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重要借助于作物伤口侵入。如白菜移栽时酿成的机械损害、地下害虫为害酿成的虫伤、中耕或另外起因导致的创伤、施药、施肥浓度过大酿成的“烧伤”等,这些伤口均是病菌进入植株内部的通道。因此,防治和治疗大白菜软腐病要在选用抗病品系、实行宽窄行深沟、抑制氮肥用量的基础上,避免病从伤起。播种前每亩用10%辛硫磷500克拌适量的干土处理土壤,以防治和治疗地下害虫。采用营养物质钵育苗,或移栽前浇湿苗床土壤,带土移栽,以减少根系的损害。农事操作时尽量防止机械损害,施药、施肥时严格比例配制。防治和治疗好菜蛾、夜蛾的幼虫,减少伤口,下降软腐病的形成率。发现病株要立刻拔除并销毁,并在病穴内撒生石灰粉消毒。发病初期,亩用农用链霉素500倍液、 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800-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健壮株基部或灌根,每5-7天1次,间断2-3次。
病毒病重要由蚜虫传播,只要抑制好蚜虫,就可有用地防治和治疗该病。育苗前铲除苗床附近的杂草,棚室育苗时期,棚口悬吊银灰色薄膜带,移栽前,铲除大田周边的杂草,均可防治和治疗蚜虫。发现部分植株有蚜虫为害时,可用蚜虱净2500-3000倍液防治和治疗。对已经感病开始产生症状的,要准时拔除病株并销毁,抑制病源,对健壮株用20%病毒A500-700倍液喷雾,每5-7天1次,间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