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环球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性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重庆马铃薯常年栽培面积在550万亩左右,但由于病毒引起的品类退化,一向不能实现高产。记者近日从巫溪县获悉,该县经过攻关脱毒马铃薯技术,实现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生产,创造了产量翻番的奇迹。
限制马铃薯扩展种薯是关键要素
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福祥介绍:马铃薯有个特点,就是其自身带有的病毒可经过种薯传到下一代,酿成产量下降,薯块变小,品质变差。过去农民播种马铃薯的传统方式,均是将上一年收获的马铃薯留下一一些,到播种时,切下有芽眼的小块后播进地里。如此,同一品类反复利用5、6年以上,种薯不能自清病毒,反而不时感染和积累病毒,引起品系退化和严重减产。
“限制马铃薯产业扩大的最关键要素,就是种薯。”刘福祥说,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经过一系列技术,清除种薯内的病毒,恢复马铃薯品系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生产特点,从而实现增产提质。
成功攻克脱毒技术
刘福祥说,巫溪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攻克马铃薯脱毒技术。到2013年,该县不但成功攻关脱毒马铃薯技术,还解决了脱毒种薯繁殖周期长的困境,实现了脱毒种薯的产业化生产。2008年,巫溪的脱毒马铃薯技术进入农业部脱毒马铃薯良种工程建设项目。
记者在位于该县文峰镇三宝村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中心培养室内看到,一株株嫩绿的试管苗栽培在装有培养液的透明培养皿中。刘福祥介绍,这些试管苗就是使用生物技术从优质马铃薯种中分离出的不含病毒的马铃薯茎尖,茎尖经过无土种植技术长大后,就能够结成脱毒微型马铃薯(即马铃薯“原原种”)。
亩产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这“原原种”不过拇指大小,却是论“个”出售。每个“原原种”批发价格达到0.35元,价值不菲。刘福祥告诉记者,将原原种销售给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或种子企业后,再将其移植到大田中,经过三级扩繁生产出一级原种——二级原种——良种,最终销售给农户的良种就是优质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农户利用此类种薯后,马铃薯的亩产和品质都会得到很强提升。
“目前,巫溪县马铃薯平均亩产达1500千克—2000千克左右,比过去翻了一番还要多。”巫溪县农工委副书记余明芳介绍。此外,客岁市科委在该县塘坊镇梓树村脱毒良种示范田进行测产结果显示,该县马铃薯最高产量为塘坊镇梓树村村民谢进轩栽培的鄂马铃薯3号,亩产达到2912.2kg。
马铃薯产业助农民增收
脱毒技术改变了巫溪马铃薯的命运。马铃薯产业也成为巫溪粮食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农民收入最高的一项。塘坊镇梓树村贫困户丁明诗告诉记者,客岁他家种了3亩脱毒马铃薯,收获1万多斤鲜薯,在留存一些口粮后,出售的鲜薯收入也达到6000余元。
余明芳说,目前巫溪县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年生产能力5000万粒、年产一级原种1万吨、二级原种10万吨,产值35350万元。该县每年为周边区县、内蒙、贵州、湖北、四川等地供给100万亩脱毒马铃薯用种,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