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芹菜斑点病 又叫早疫病。各地普遍产生,是呵护地芹菜的主要病害。斑点病重要产生在叶子和叶柄上。叶子发病,开始产生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4~10毫米大小,灰褐色,边缘稍深且不显著,稍隆起。湿度大时病斑上形成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叶子干枯。叶柄发病出现梭状或条状病斑,灰褐色,稍凹陷,湿度大时发生灰白色霉层,严重时叶柄折断。
1.病原菌。为芹菜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重要以菌丝块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也能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分生孢子有水滴发芽和发生芽管侵害。大棚种植芹菜,由于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其它,植株长势弱也容易发病。
2.防治和治疗手法。①进行2年以上轮种,夏天育苗要遮荫,合理密植,及早清除病株,提前分次收获。②选用无病种子,用48摄氏度温水浸泡30分钟。③增加肥水管理,适期通风,抑制空气湿度。④发病初期,喷布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300~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布。⑤用10%百菌清烟剂200~250克熏烟防治和治疗。⑥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000~1100克喷粉。
二、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又叫晚疫病,俗称“火龙”。各地普遍出现,尤以呵护地发病较重。斑枯病重要为害叶子和叶柄,也能为害茎部。叶子发病,有大病斑和小病斑2种类型。早期症状相似,开始发生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展后中部褐色坏死。后期症状容易差别。大斑型症状病斑大小为3~10毫米,多散生,边缘深红褐色且显著,中部褐色,散生少量小黑点;小斑型病斑很少超过3毫米,常数斑连片,病斑边缘显著且呈黄褐色,中部黄白色至灰白色,边缘聚生很多小黑点,病斑外缘常有一圈黄色晕环。叶柄和茎部发病,病斑褐色,梭形凹陷,散生小粒点。
1.病原菌。为芹菜生壳针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病残体、病株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农具和田间农事作业传播。分生孢子遇水滴萌发出现芽管,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发病后病斑上出现分生孢子传播侵害。病害潜伏期仅8天左右。病菌喜冷凉、高湿条件,20摄氏度~25摄氏度、相对湿度100%、叶子结露时病害严重,芹菜长势弱抗病力低,病情严重。
2.防治和治疗手法。①实行2年轮栽,下降空气湿度,减少叶子结露时间。②应用2年的种子,因病菌在种子上只能存活1年。③应用新种子要消毒,用48摄氏度温水浸泡30分钟,边浸边搅,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④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勤追淡施,不时提供速效性氮肥和适量的磷、钾肥,并施用适量硼肥。订植后,小水勤浇, 坚持土壤湿润。苗期叶面可喷施0.2%~0.5%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促使幼芽成长。⑤一旦发病,摘除发病叶片,立刻喷药。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洒,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撒。⑥搞好田间卫生,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成长时期将病株干枯的枝叶携出田间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