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溃疡病是近年来为害广西兴安县葡萄生产上的一种常见枝干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合防治和治疗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为葡萄溃疡病田间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广西特色作物研究所联合广西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成长速率法测定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400g/L氟硅唑乳油、22.2%抑霉唑乳油、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戊唑醇悬浮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06.7g/L噁酮·氟硅唑乳油、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0g/L丙环唑乳油、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43%戊唑·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啶菌噁唑乳油、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10%丙硫唑悬浮剂等25种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菌Lasiodiplodia therbromae的控制成效,并采用离体果穗喷雾的对策测试解析了25种杀菌剂在葡萄上的适用性!每种杀菌剂均选择药剂标明的浓度进行试验!
试验不一样杀菌剂对菌丝成长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25种供试杀菌剂中,大部分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菌L.therbromae菌丝成长都有比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丙森锌、多菌灵、抑霉唑、异菌脲、唑醚·代森联、精甲霜·锰锌、丙环唑和啶菌噁唑等8种杀菌剂对L.therbromae菌丝成长控制成效,控制率均达到100.00%;咪鲜胺、氟硅唑、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戊唑·百菌清、噁酮·氟硅唑和戊唑·噻唑锌等7种杀菌剂对L.therbromae菌丝成长也有较好的控制成效,控制率在95.00%~99.间。三环唑、嘧环·咯菌腈、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和丙硫唑等5种杀菌剂的抑菌成效相对较差,对葡萄溃疡病L.therbromae菌丝成长在80.00%~94.之间。而烯唑醇、烯酰吗啉、吡唑·嘧菌酯、烯酰·吡唑酯和氟菌·霜霉威等5种杀菌剂的抑菌成效差,菌丝成长控制率均低于80%,其中氟菌·霜霉威悬浮剂,为25.93%.
药斑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用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和乳油4种剂型的杀菌剂对果面进行喷雾;结果看出,果面药斑明显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药斑较显著的是水分散粒剂,稍微有药斑的是悬浮剂,而乳油在果面上几乎看不到药斑!
试验差别杀菌剂对孢子萌发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根据菌丝成长控制和药斑试验,选取菌丝成长控制率达100.00%并且喷施后不会在果穗表面产生药斑的抑霉唑、丙环唑、啶菌噁唑等3种乳油型杀菌剂,测定其对葡萄溃疡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控制率!经过测定发现,成效的是抑霉唑乳油,其次是啶菌噁唑乳油,丙环唑乳油对孢子萌发的控制成效不理想!
综合试验结果表明,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霉唑乳油、异菌脲悬浮剂、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丙环唑乳油和啶菌噁唑乳油等8种杀菌剂对L.therbromae菌丝成长的控制率达100.00%;而其余17种杀菌剂对菌丝成长的控制率在25.93%~99.56%之间!乳油杀菌剂不会在葡萄果面发生药斑,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类型杀菌剂均会在果面发生药斑!防治和治疗由葡萄溃疡病菌L.therbromae导致的葡萄溃疡病时,推荐利用抑霉唑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