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宗亩产大姜3万多斤有秘诀:一是实施精细化管理,二是选用优质肥料。大拱棚栽培大姜亩产30599.8斤,安丘市凌河镇小庄村姜农刘吉宗,11月6日在“绿旺达杯”姜王大赛颁奖典礼上,再次摘得“姜王”桂冠。
此外,安丘市凌河镇李家水西村姜农李有刚以亩产24450斤的成绩,荣获露天栽培大姜“姜王”称号;诸城市相州镇侯家岭村姜农王喜刚,以单芽墩重10.68斤夺得大姜单芽项目的“姜王”称号。
“绿旺达杯”姜王大赛,自2011年到2016年已间断举行六届,吸引了8个县(市、区)的姜农参与,扩展科技示范村600多个、示范户6500多个,年增产大姜6万吨以上,有力地促使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六年来,姜王大赛作为农业部门推广农业新产品、利用农业新技术的桥梁和纽带,经过新农村科技示范推广土壤改良、推广复合生物有机肥系列产品、选拔姜王,激发了广大农民学习栽培新技术、利用新产品的热情。
作为姜农创高产的代表人物,刘吉宗于2014年首次夺得大拱棚栽培“姜王”称号,2015年、2016年间断两年蝉联这一称号。在颁奖典礼现场,他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夺得高产的两个诀窍。第一,是实施精细田间管理。他举了一个科学管理的例子,在盛夏天节,大多数数人依然与平时一样在白天给大姜浇水,而他却等到夜幕降临的晚上,去给大姜浇水。他解释,白天土壤温度很高,从深井里抽上来的井水温度较低,这时浇水,很容易“激”着大姜植株,影响它的正常成长。
第二,是选择优质肥料。这几年刘吉宗一向保持施用添加牛奶的复合生物有机肥。此类肥料是潍坊市绿旺达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它的原料包括豆粕、辣椒粕、花椒饼、微生物菌肥等21种,里面不添加任何畜禽粪便、造纸厂污泥、工业及生活垃圾。此类复合生物有机肥不仅含有庄稼务必的中量元素、微量元素,还含有充足的有机质、蛋白质、复合微生物菌群,能从根本上改良土壤、加强庄稼产量、减轻重金属污染、下降农药残留,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尤为独特的是,在这类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利用了牛奶拌原料。添加了牛奶的肥料,营养物质价值就能提升吗?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高瑞杰解析说,庄稼需要17种营养,而牛奶营养物质充溢。比如,牛奶中的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多肽再分解为氨基酸,庄稼就能够经过根系或者叶子上的气孔吸取氨基酸。因此,我省威海等地有人早在2003年便尝试让庄稼“喝”牛奶。实践证明,这样种出来的庄稼产量高,品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