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出现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怎样加速金针菇的转潮作一介绍。
1.准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达1-1.5厘米、菌柄长14-15厘米时采收,采收后准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部分料面上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害,呵护好原有菇原基。
2.恰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采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金针菇成长所需的湿度,并创造一个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又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气,使其尽快出现原基,加快转潮。
3.给予微小的散射光。金针菇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发生菇原基,但发生的数量远不及在微小散射光环境下出现的多,因而在转潮时.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可加速菇原基分化,使其出现菇蕾。
4.合理调控温度。金针菇原基产生的最适温度为13-15摄氏度。如果气温偏高,可在菇房清闲地加大喷水量,全面通风降温。应小心的是,温度高时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菇脚变黑,绒毛增多,进而导致病害。如果气温偏低,能够喷洒热水或给菇房加温,以防止因温差过大而延缓菇原基的产生,影响菇蕾的成长,不利于转潮。
5.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适宜。培养料的含水量必需达65%-70%时才能保证其正常成长及后期顺利转潮。如果培养料较干,可一次在袋内加入较多的清水,2-4个小时后倒出多余的水,每袋补充50-100毫升即可。
6.掉头出菇。第二潮菇采摘后,应掉头在另一端出菇,可使转潮加速,产量与第一潮菇相当。但要小心的是,菌丝没有发透或有杂菌侵染的菌袋不宜掉头出菇。
7.防四周出菇。袋栽金针菇常发生四周出菇,中央没有或很少出菇的征象,可在培养料中加入20%的杂木屑,不仅可避免四周出菇,还能促使菇原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