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种植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种植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种植法。一向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种植法。70年代中期发生了代料压块种植法,后又扩展为塑料袋种植法,产量明显加强。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出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物质充足,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须。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成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伤风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下降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出现,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生物学特点
1、形态特性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发生褐色菌膜。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0、5-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破碎消逝;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2、生活条件
①养分: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成长发育的碳源,但要通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汲取使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能够直接吸取,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汲取。香菇菌丝成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主要。香菇也需要成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意,只有维生素B 1需补充。
②温度:香菇菌丝成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有碍其成长。子实体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0-20摄氏度,并要求有大于10摄氏度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利用的香菇品系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摄氏度,中温型为7-20摄氏度,低温型为5-15摄氏度。
③水分: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种植与段木种植方式的不一样而有所差别。
【代料种植】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段木种植】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④空气: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成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量、氧气不足,菌丝成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显著的控制,这就加快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形成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成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⑤光照:香菇菌丝的成长不需要光芒,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成长良好,强光能控制菌丝成长。子实体成长阶段要散射光,光芒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⑥酸碱度:香菇菌丝成长发育要求微酸性的环境,培养料的pH值在3-7都能成长,以5最适宜,超过7、5成长极慢或停止成长。子实体的产生、发育的最适pH值为3.5-4.5。在生产中常将种植料的pH值调到6、5左右。高温灭菌会使料的pH值降低0.3-0.5,菌丝成长中所形成的有机酸也会使种植料的酸碱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