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现起因
1、生产中留瓜多。但凡能坐住的瓜都留下,多余的雌花也不摘除。
2、施肥不妥。过多利用复混肥,使得土壤溶液浓度太高,使根的吸取能力减弱,影响了植株正常成长。
3、打药过多。绝大多数数菜农只注重化学防治和治疗,而忽视农业方法,使药间隔时间短、浓度严重超标,酿成杀菌剂利用过多,产生药害,加上乱施激素类农药,酿成黄瓜植株生理失调,使黄瓜成长点不能正常成长。
4、浇水不妥。浇水不小心天气情况,也不按植株成长规律解析其浇水的利弊关系。如果浇水后遇上连阴天、低柔和强寒流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使地温低于12摄氏度,而土壤相对湿度高于85%,酿成黄瓜沤根,从而使根系成长受到控制,对上部的成长影响就较大。
5、采收不准时。由于瓜价不稳,有时为了等待高价,把本已长成的瓜留在瓜秧上,酿成“坠秧”。这样做的结果是打破了植株营养物质成长和生殖成长的平衡,使植株体内有机营养物质消耗过量。
二、预防对策
1、落蔓要恰当。黄瓜落蔓时不能一次落蔓过低,过低不利于黄瓜的正常成长。落蔓后,黄瓜植株维持在1.5米左右,保证植株上有15片以上的功能叶,才能保证正常的光合作用,维持正常成长。
2、堤防疏花疏果。对于坐瓜较多的植株,要恰当疏瓜,切不可见瓜就留,否则容易酿成中后期歇秧。底部发黄的叶子要准时去除,减少消耗。
3、连阴天增加光照管理。阴天时邻近晌午时拉开草苫,如果再恰当放风2小时,不仅不会下降棚温,反而会加强2摄氏度。连阴天骤转晴后不能猛然所有揭开草苫,应“揭花苫”,以免酿成“闪苗”征象。
4、堤防肥水管理。温度低,光照弱时,浇水次数不能太勤,一般在20天左右浇一次水即可,不能大水漫灌。还要堤防,在浇水后要等棚内温度提升到30摄氏度以上才可放风,而且风口应由小到大,不要一次性放风过大,酿成闪苗征象。肥料一般随水冲施,要施容易被黄瓜汲取的含有腐殖酸或氨基酸的肥料,一次性用量不宜过量。
5、增加病害防治和治疗。由于放风不准时,棚内打药后极易出现药害,所以在用药时.要严格抑制利用浓度,不要三五种农药混配,减少药害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