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更强,既耐寒,又耐热,芦笋适宜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成长良好。芦笋栽培时间一般是在春天。露天栽培芦笋,四蒲月份育苗,七八月份栽培。如果棚室栽培芦笋的话,八九月份也能够育苗,十月份栽培。芦笋每年萌生新茎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天萌生的嫩茎供食用,其成长靠根中前一年贮藏的营养供应。嫩茎的成长与产量的出现,与前一年成茎数和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随植株年龄增长,出现的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多。随着根状茎不时发枝,株丛发育趋向衰败,地上茎日益细小,嫩茎产量和质量也逐渐降低。一般订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芦笋栽培措施
1 育苗
由于芦笋种子的皮厚而坚硬,水分很难渗透种皮,播种前一般需用25-30摄氏度温水浸泡4-5d。发芽温度抑制在25-30摄氏度。生产中常用的育苗对策有阳畦育苗、小拱棚育苗和露地育苗。山东省芦笋露地订植季节在3月中旬至9月上旬,育苗期70-100d为宜,育苗时间应按照订植茬口肯定。1.1 建立苗床
先按照地理部位,建成一定长、宽的苗畦,深翻、耙细、整平后按每10m2施用腐熟圈肥1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千克的用量铺于地表,翻入畦田15cm深处拌匀、整平、灌满水,待地面放白即可开沟播种。1.2 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25-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5d,每天换水1-2次,让种子充分吸足水分。播种深度为3cm,播种时.要在畦田造墒的基础上二次开沟浇水,水渗下后单粒将芦笋种播入。播种密度为:行距15-20cm,株距为5cm,播后盖土2-3cm,第2天轻踩镇压,让种子与土壤密接,以利吸水和保商。为避免地下害虫,可在播种沟内施放毒饵。1.3 播种后的管理
芦笋播种后一般经10-15d可齐苗,在这段时间内如商情不足应浇水;如地温不足,堤防不要浇大水,以防地温降低影响出苗,一般喷水湿润即可。新苗出土高10cm可浇1次水。齐苗后,杂草也紧接着长出地表,一定要将幼草拔除掉,避免与芦笋小苗争夺日光、水分和营养物质。移栽前10-15d应控水炼苗,起苗时应无小苗为好,以提升移栽成活率。
2 定值
2.1 订植地的选择
定值芦笋的地块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和渗水性好、地下水位较低和有灌溉、排水条件外,还应堤防不要选择老果园、桑园地,这些地易使芦笋侵染紫纹羽病。2.2 订植时间
春天一般在芦笋苗萌动前进行,选用头年6-7月份育的苗,进行移栽;夏天可选用当年3-4月份育的苗;秋天无呵护方法,最晚不能低于9月15日定值,可选用当年4月份早先育的苗。2.3 订植密度
绿芦笋种植无需覆土,密度可加大,以3.75-4.50万株/hm2为宜,即在肯定行距1m的状况下,株距20-25cm为宜。2.4 订植措施
芦笋喜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定值前要将土壤深耕1遍,耕后耙细、整平,按行距1m开沟,沟深30cm、宽40cm,将开沟土回填至15cm后,用圈肥30-45t/hm2、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600公斤/hm2施入沟内,将施入的肥料与沟内15cm的土拌匀,再回填1次土,使沟深7cm左右,然后浇水沉实。在沟中央用镢头开1道浅沟,将芦笋苗按预定株距定值,芦笋定值后的总深度应低于地表10-15cm,订植时根系要紧锁,边订植边浇小水。3 定值后管理
3.1 定值第1年的管理3.1.1培育植株。此期的植株培育,以促使植株和根系发育为中心、使其快速成园为目标。芦笋刚定值因根系小,其汲取能力差、抗逆能力弱,若遇干旱会延缓成长,遇涝土壤缺氧,会影响根呼吸,致使根系腐烂,植株成长不良甚至植株死亡。因此,土壤干燥时必需准时浇水,遇涝则要准时排水。
3.1.2 施肥。夏天定值,施足订植肥后,一般不需再追施速效肥;秋天定值,可在定值沟内,结合盖土施入一定量的圈肥;春天订植,要在7月中旬再追1次肥,用量为追施尿素450公斤/hm2、氯化钾150公斤/hm2。肥料施入后要随时浇水,最好选择雨前追肥。
3.2 成园管理
芦笋的春天产量来源于头年根系的贮藏营养物质,根系营养积累多少决意于头年秋天地上茎叶的繁茂程度和同化期长短。因此,成园的管理办法应有利于根系营养物质积累。
3.2.1 抑制采笋。每年春天,通过采收,根株中贮藏营养不时消耗,使其中很多肉质根因贮藏营养物质枯竭而逐渐萎缩衰亡,有些老的肉质根本身也要新陈代谢,根株上的鳞芽因贮藏养份供应不足,变得瘦小。因此,每年芦笋嫩茎变细,产量为盛产期的25%时,必需停止采收,转入植株的培育管理,使其恢复重建根群。3.2.2 地上茎抑制。如果过早发生繁茂的茎叶群体,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不仅易遭病害,而且易导致植株早衰,影响养份积累,从而影响产量;如果茎叶出现太晚、茎叶正值同化盛期即因霜冻死,也会酿成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影响产量产生。
3.2.3 中耕与土壤改良。芦笋根系的发育极需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1年中应结合追肥和锄草进行中耕。因芦笋根损害后不会再生,中耕最好用锨浅翻,以春天进行,深15cm为宜。特别是芦笋定值多年后,土壤变得慎密坚硬,且缺少营养物质。因此,每2-3年应在行间开沟施肥,以深30cm、宽30-40cm为宜,在沟内施入圈肥37.5-45.0t/hm2、石灰粉7.5t/hm2,以改良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促根系发育。3.2.4 灌溉与排水。芦笋是耐干旱、忌田间积水、易受涝的作物。个别芦笋田常因植株成长季节雨量集中,田间积水难排出,使笋园毁于一旦。但水分供应不足,又会控制鳞芽萌发,减少嫩茎产出,在芦笋收获期应满意嫩茎抽发的水分供应。芦笋成长前期,可经过抑制水分,抑制茎叶成长,秋天可经过水分来促使茎叶产生。
3.2.5 植株的调解。为防止植株生育过旺、过早发生繁茂的群体,必需对前期地上茎产生加以抑制。一是春天停止采收后不要放任自流成长,而是按照不一样的笋龄留出一定量的母茎,将其他笋芽采掉。一般成园笋每株母茎数量为3-5枝,直径为6-8mm。二是母茎打顶。打顶不仅可避免侧枝,而且可抑制茎叶成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预防病害蔓延。但打顶过度,枝叶太小,同化营养物质不足,影响根系发育。一般母茎高度以120cm为宜。3.2.6 整枝。夏天高温多雨,受抑制的母茎会发出个别新的嫩枝条,这些嫩枝条不仅消耗营养物质,而且极易感病。因此,必需除去。
3.2.7 疏果。7月前留母茎,雌株上极易结果实,这些果实会夺走大量的同化营养物质,影响产量,应将其准时摘除。3.2.8 支架呵护。母茎在田间成长时间长,且数量少,难以相互靠,极易倒伏。为避免倒伏,要设立支架,将母茎拢在架上,既可呵护母茎正常成长,又便于采笋及防治和治疗病虫害作业。
3.2.9 防除杂草。芦笋的行距大,容易滋生杂草,栽植初年,由于株丛发育缓慢、枝叶覆盖小,草害更为严重;采收时,又有部分芦笋种子落地后产生幼芽,这些新苗极易感病。因此,都应准时去掉。3.2.10 施肥。施肥是夺取芦笋高产的关键方法之一。肥料不仅能够供给芦笋成长所需要的养料,而且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生产中有许多轻视有机肥、看重化肥、过量施速效氮肥的征象。由于施肥不科学,严重阻碍着芦笋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芦笋在不一样的成长期对各种营养的吸取量不相同,在采收期对氮和钾的汲取明显高于磷,从秋天留苗?_始,钾的汲取量超过了氮,对磷的吸取集中在植株成长缓慢时。在施肥中,不仅要注重氮、磷、钾的配比和谐,而且还要求有适当的施肥量,若盲目加大施肥量,常常会形成相反的成效。速效肥施入过多,会阻碍其他部分元素的汲取,扰乱植株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引起减产或不能正常成长,这时只能补充个别其他元素。为保证各种元素均衡提供,每年必需施入37.5-45.0t/hm2圈肥;否则即使施入更多的氮、磷、钾速效肥,也不能增产。4 采笋
芦笋嫩茎基部直径达到0.7cm时,便可采笋。由于芦笋根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不可能满意全年采笋需要,过度采笋待营养物质耗尽,会致使根株枯死。因此,务必采取留母茎采收,保证采笋期根内含糖量。母茎对保证延长采笋期起至关主要的作用。因此,母茎留好后要加以呵护,直到全年采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