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猪苓种植技术(视频)

时间 : 08-13 投稿人 : 澄清 点击 :

本视频由CCTV供给

   猪苓种植技术  要点:棚室猪苓的种植基质、栽培时间及管理对策

猪苓又称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朱苓,是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猪苓在我国的分布较广,自古以来,猪苓均是依靠野生采挖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少,药用量增大,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人工种植猪苓获得成功。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重要从猪苓的外部形态、养份需求、生活史、成长环境等方面,来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猪苓的特性特点,从棚室的预备、基质的预备、栽植时间和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向观众朋友们介绍猪苓的种植技术。本片介绍了猪苓的种植办法,指望广大的栽培户朋友们能从中受益。猪苓的种植技术很简单,掌握好选种、种植季节和办法、管理对策等几个方面的技术,这些栽植的猪苓,就能在栽培户朋友们的悉心照顾下健康地成长,使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猪苓种植技术(视频)

猪苓的成长特征

猪苓具喜冷凉、阴霾、湿润,怕干旱的特征。在地温5~25摄氏度条件下均成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摄氏度时成长良好,10摄氏度时萌发,22摄氏度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摄氏度时萌发,12摄氏度左右时新苓成长膨大,14摄氏度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

猪苓的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担孢子是子实体出现的有性孢子(长卵状椭圆形,一端有尖,无色,平滑,7~10×3~4毫米),萌发后出现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质配后发生双核的次生菌丝,诸多次生菌丝慎密缠结成菌核。菌核重要是储存营养物质,耐高、低柔和干旱。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坚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个别萌发出现新的菌丝。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摄氏度时,菌核开始成长,菌核体上萌发出很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时长大变厚,出现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面成长。8、9月地温达12~20摄氏度时,菌核成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快速加强。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央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一些菌核成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降低,子实体很快枯烂。10月早先,当地温降至8~9摄氏度时,猪苓停止成长,进入冬眠。翌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继生,群体合聚产生一窝。土壤肥沃,养分充盈,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瘠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在外界环境条件极端不利时,猪苓将停止成长,菌核老化,色泽变成深黑色,核体发生大小孔眼,直至腐烂。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是一种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物质关系,也能够看做是一种共生关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