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量提升,播种技术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播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备墒、合理密度、播种办法、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等。
种子处理:晒种。通过日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芽粗壮。
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重要是提供水分,促使发芽。化学药剂浸种重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过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下降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和治疗病虫为害。
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药剂: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使生根发芽的能力,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
精心备墒:土壤商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商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出苗整齐匀称。播前备墒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解。
合理密植,肯定播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系特点。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栽培密度宜稀。
玉米播种量的计算措施为:用种量(kg)=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应重点扩大玉米精播技术,提升播种质量。
肯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以5-6厘米为宜。在墒晴较好的粘土,应恰当浅播,以4-5厘米为宜。疏松的砂质壤土,应恰当深播,以6-8厘米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恰当深播。
播后镇压:播后盖土早先,要恰当镇压,干旱时.要重镇压,而土壤水分过量时,不要镇压。
适施种肥:适量施种肥能够提供小苗育足的营养物质,促使苗期的成长和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良要素的抵抗能力。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种肥利用要抑制用量和将种肥隔离,以免烧苗。一般亩施5-8千克磷酸二铵,成效很好。
如果播后产生缺株少苗,但没有显著的缺行断垄征象,能够在缺株的邻近株穴,在定苗的时候留双株来补足密度;也可在缺行断垄严重的区域栽培耐荫性较强的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等。如出苗只有一半,可播种间作作物。出苗不足一半时,建议毁种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