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采摘杨梅季节已经接近尾声,但兴国县均村乡石门村马来安杨梅基地附近的村民,仍然沉浸在杨梅致富带来的快乐中。6月10日,记者来到了该杨梅基地,了解到这里村民的生活变化从种植杨梅树开始。
一条水泥公路绕行在崎岖的山岭,只有30户160余人的小山村,有一个110亩的杨梅基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杨梅。村民说:“种植杨梅给生活带来了大变化,过上了好日子。”
不断尝试,种起了杨梅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石门村马来安集体所有的110亩闲置山地,折腾了十几年,尝试种植板栗、脐橙、蜜橘等,但由于缺少人力管理等原因,最后都没有产生好的经济效益,村民们为此发愁。
“把土地承包给我吧,让我来管理这座荒山。”毛连金对村民说。2003年,他和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请来了专家给土地“把脉问诊”,最后决定在这块红土地上种植杨梅树。
种杨梅树,在村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做法,当地山里野生的杨梅随处可见,果实小,特别酸,有谁会来买?村民的看法也正是毛连金的忧虑,他意识到种杨梅必须重新挑选品种。在多次远赴外省实地考察,请教农业专家后,毛连金在浙江省选购了“东魁杨梅”300棵,尝试着种植在山地里。
2007年,种植的杨梅树挂果了,每棵树上结了25公斤至35公斤果实,杨梅果实饱满,酸甜适中。毛连金用扁担把杨梅挑到了街上卖,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当年挂果的杨梅供不应求,毛连金卖了个好价钱,赚回了前期投入的全部资金。
当地村民看到杨梅如此吃香,听到毛连金介绍进入丰产期后每棵至少能采摘150公斤至200公斤时,大家也萌生了种植杨梅的想法。毛连金又在外地购买了几百棵“东魁杨梅”苗木,110亩的山上共种植了700棵杨梅树,同时给当地村民每家每户免费赠送了几棵杨梅树苗。
政府帮扶,激活了销路
“我种植的杨梅4年就能挂果,少不了张金华的功劳。”毛连金告诉记者。“东魁杨梅”种植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苗木栽植。苗木栽植时,均村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张金华指导挖穴种植、挑粪施肥。“我们很多村民家种植的杨梅也是乡里的技术人员指导。”村民肖小兰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2年,兴国县相关部门筹集资金40余万元、均村乡政府帮扶5万元,村民集资、爱心人士捐款20余万元,马来安杨梅基地铺起了水泥公路,一改以往自行车都难以通过的烂泥路。
路修通了,也激活了马来安杨梅的销路。同时,当地乡政府加大了对该杨梅基地的宣传,使这个位于偏僻深山的杨梅基地吸引了吉安、赣州等地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端午节假期,100多辆小轿车来杨梅基地,上千人参加庙会般来到基地游玩、采摘杨梅。
毛连金算了一笔账,路没有通时,每到杨梅成熟,要花近万元钱雇人把杨梅挑到街上卖,每公斤只能卖12元。水泥路通了后,外地游客青睐爬山和自主采摘杨梅为一体的“乡村游”模式,自主采摘的杨梅每公斤30元,批发给商家1公斤12元。
“路通了,我再也不用自己挑杨梅去街上卖了,现在老板会自己上门批发杨梅。”该村村民肖华连在自家地里种植了9棵杨梅树,进入丰产期后每年都能采摘2000公斤以上,以前没有力气挑到街上卖,大都晾晒成了杨梅干,影响了收入,公路通了后,每年她家的杨梅都能全部销售出去。
门口致富,有了新生活
记者在均村街道一些餐饮店获悉,每年马来安杨梅基地采摘杨梅的一个月时间,均村街道上的餐饮店生意格外红火,许多是外来采摘杨梅的顾客。
据当地村民介绍,受马来安杨梅基地的影响,周边的石溪、石门等村上千户村民利用门前户后、荒山荒地种植杨梅树,每家每户销售杨梅的收入不菲。附近村民一年销售杨梅收入在几千元、上万元的村民不少,这一产业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村民杨经荣家刚建起一栋3层砖混结构新房。杨经荣晚年得子,夫妇俩年纪大没有能力外出务工,只能守在家里种田养育子女,常年靠着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帮助才勉强解决温饱。“这几年,我到杨梅基地干活,每天能有60元钱,自己也种了杨梅,去年新增加收入1.4万多元。”杨经荣说,去年筹了几万元钱,又申请了土坯房改造资金1.5万元,建起了新房,过上了新生活。“今年我又在自己家门口种了5棵杨梅树,过几年挂果了,我家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的。”杨经荣充满期待地说。
110亩基地全部种上了杨梅后,让当地留守妇女和较年长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毛连金说,每年给杨梅树锄草要持续1个多月,施肥整枝10天,采摘杨梅1个月,每天至少要请近20名工人。
马来安杨梅基地附近只有30户村民,2012年后建造新房的就有12户,今年这个小山村的村民可以全部住上新房。
杨梅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