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营养物质充沛,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味道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种植猴头菇时,出菇期是极为主要的一个阶段,它关系到产量和品质,和栽培户的收益有直接关系。那么猴头菇在出菇期该怎样管理呢?一起来看看具体介绍吧。
1、出菇预备
在菇棚遮光严密、暗黑的状况下,在接种20天后,菌丝已经深切菌袋内三分之一时,这时就要做好出菌的预备了。由于菌袋是塑料薄膜,为了出菇正常,首先要在菌袋上、中、下各齐截个3厘米左右的小口,这样幼蕾就会从这个口子中成长出。
2、温湿度
在出菇时,菇棚的温度在维持在12~20度之间,以18度最为适宜,一般菇棚的温度高于26度活泼低于10度,子实体的成长速度会极为缓慢,影响到产量和品质。而空气湿度也极为主要,在出菇时需要坚持在85%~90%之间,满意子实体对于水分和湿度的需求。湿度满意,子实体成长迅速,颜色洁白,产量较高,如果湿度太高或太低,子实体成长缓慢或停止成长,极易成长畸形。在湿度较低时.要准时喷水或喷雾,加强菇棚湿度,而阴雨天或阴天不宜喷水。
3、准时通风降温
猴头菇是好气型菌类,它在成长时需要丰富的新鲜氧气,在氧气丰富的状况下,子实体的个头大,质紧色白,产量高。而对二氧化碳浓度较为敏感,一般菇棚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0.1%,它会成长不良。甚至产生畸形,所以在种植时,一定要经常通风换气。每天按时打开通风口,其它在高温期间准时通风也能降温,但是在低温时则要少通风,增温保湿。一般高温一般在早晚通风,每次半小时,而低温时.要正午通风。
4、抑制光照
当菌丝成长到菌袋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时,要给与它恰当的散射光,促使子实体出现,但是光照也不宜过强,在200—300勒克斯为宜,这样半月左右子实体即可成熟。猴头菇的子实体纵然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下产生,但是往往会产生畸形菇,同样强光也会酿成畸形菇。
以上是猴头菇的出菇期管理要点,指望能协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心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