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白灵菇袋料栽培技术

时间 : 06-05 投稿人 : 玮琛 点击 :

 (一) 栽培季节性 白灵菇属于中温型菇类,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4—27℃,长菇最适温度为12—22℃,因此栽培季节应安排在9月上旬接种,10月中旬进入长菇;春季宜在2月上旬接种,5月上旬收完。

白灵菇袋料栽培技术 | 植物科普

(二) 培养基配制 白灵菇菌丝具有较强穿透力,能充分利用分解基质营养,最适高氮配方,常用培养基配方:

(1)棉籽壳40%,杂木屑40%,麦麸10%,玉米粉8%;

(2)杂木屑38%,甘蔗渣40%,麦麸12%,玉米粉8%;

(3)玉米芯50%,棉籽壳28%,麦麸12%,玉米粉8%。各组配方均另加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掌握60%—65%,来菌前pH6—7。秋季气温高。培养基可加入0.5%石灰,防止酸料。制作方法按常规。

(三) 接种发菌 栽培袋选用15厘米×32厘米×0.05厘米或17厘米×34厘米×0.05厘米规格的低压聚乙烯薄膜袋,装料量占整袋的3/4,余下1/4作扎口或套环塞棉口。常压灭菌保持100℃16小时,冷却到25℃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发菌培养温度2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菌丝培养阶段防治强光照射。

(四) 出菇管理 菌丝经过30—45天的培养,当菌袋料面或袋旁出现原基时,表明生理成熟,即可搬进出菇棚内长菇。栽培方式可以室内架层立放培养,也可在野外荫棚露地立放罩膜培养。野外生态条件好,对长菇有利,菌袋移入出菇棚(房)后,应去掉套环及棉塞,打开袋口。温度控制10—23℃,培养7天左右出现原基并分化为幼蕾。当菇柄长至此厘米时,应加大喷水量,加强通风换气。前期窨喷雾保持80%相对湿度即可,后期宜掌握在85%—90%相对湿度较适。长菇期宜“二阳八阴”为好。防强光照射。

(五) 采收加工 当子实体长至8—12厘米时,即可采收。其方法:手握菌柄整朵拔起。采且停止喷水,清理袋口及四周的残留,让菌丝生息,5天后继续喷水、控温,促进长2潮菇。鲜品直接上市或盐渍,也可切片加工烘干出口。

相关文章

  • 德国米葱高产栽培九步完成
    德国米葱高产栽培九步完成

    1基地条件绿色食品德国米葱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大气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中所列一级标准,同时,土壤和水资源状况具备德国米葱优质高产和可持续生产的条件。2德国米葱品种特性德国米葱属喜温植物...

    2736 种植常识 种植方法
  • 偏弱的丝瓜早摘心/蔬菜种植技术
    偏弱的丝瓜早摘心/蔬菜种植技术

    丝瓜传统的摘心方法是在主蔓有13~15片叶、植株高160厘米时才开始留瓜摘心,以后每3片叶留1个瓜摘心。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冬季定植后生长偏弱的丝瓜却很不适宜。因为冬季这茬丝瓜定植后处在低温阶段,丝瓜的长势普遍偏弱,按照之前的摘心方法,容易在采收3~4个瓜后就出现“空...

    2067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 穗青1号(豆角)
    穗青1号(豆角)

    品种来源: 穗青1号豆角是由广州市菜科所育成的中熟优质品种。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主蔓第8节开始着生花序,花浅紫色,荚长55-58厘米,横径0.8厘米,深绿色,...

    2435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如何提高春季枣树芽期移栽成活率高
    如何提高春季枣树芽期移栽成活率高

    春秋均可栽植,但以春季栽植为主。枣树苗多是从老树侧根上生长出的,它的须根比较少。因此,枣树移栽不易成活。春季栽枣树不宜过早,据试验,枣树苗在萌芽期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果树生根,发芽要求的温度较高,若春季过早栽植,树干会失水过多,影响其成活率。芽期移栽,树液已开始流动,树体开始生长,受伤根...

    1146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凤尾兰的养殖方法|凤尾兰的种植技术|凤尾兰的栽培技术
    凤尾兰的养殖方法|凤尾兰的种植技术|凤尾兰的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茎通常不分枝或分枝很少。叶片剑形、挺直,顶具尖刺,螺旋状密生于茎上。圆锥花序狭长,抽生于叶丛间,高1米多,5月与10月两次开花,花乳白色,杯状,下垂。荫果椭圆状卵形,不进行人工授粉一般不能结实。【分布】原产北美洲东部、东南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习性】性强健,耐干早,喜光照,最...

    1478 种植科普 种植指南
  • 雪松苗木管理
    雪松苗木管理

    雪松播种育苗雪松历来用扦插育苗,成活率低。近两年来,一些单位采用雪松种子播种育苗,取得了一些经验,重点是做到以下几点:1、选好圃地雪松苗木怕旱怕涝,因而育苗圃地要选建在排灌便利、土壤微酸、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地方。切忌在多年的菜地、老圃地上育苗。2、细致整地圃地在翻耕时应施足饼肥或腐熟的栏肥作基肥...

    1907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罗马直立生菜(莴苣)
    罗马直立生菜(莴苣)

    品种来源: 自国外引进,经我所筛选出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脆叶生菜品种。 特征特性: 植株较直立。株高25-30厘米,开展度20-25厘米。叶倒卵形,长20-2...

    1053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冬前小麦杂麦杂草除治时期及方法
    冬前小麦杂麦杂草除治时期及方法

    随着冬小麦的发展,种植水平的提高,小麦田间的野杂麦、杂草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了小麦生产的一大公害。在冬前小麦3叶1心后,麦田的野杂麦和杂草就可看出,野杂麦苗期叶片窄长、丛生、色泽较淡,有的叶片有绒毛,此时垄背、行间的苗子多是野杂麦和杂草,应重点拔除。小麦3-5叶期,杂草龄期小抗药性差,是...

    2577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灾后恢复生产关键第一步--土壤处理
    灾后恢复生产关键第一步--土壤处理

    开栏的话眼下正是我省冬种瓜菜时节,受灾群众急需通过发展冬季瓜菜弥补洪灾损失。那么,受灾的农作物、土壤等该如何处理?灾后又如何科学恢复农业生产?这些都是灾区群众关注的话题。为此,海南日报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灾后农业生产科技讲座》,拟从灾后土壤处理、受灾农作物的抢救、大宗热带经济作物的管理、农...

    2354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日本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蓝玫瑰
    日本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蓝玫瑰

    在经过14年的研究后,日本三得利公司利用移植的基因和三色紫罗兰中的蓝色色素合成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蓝色玫瑰,并有望在未来4年打入市场。据法新社6月30日报道,该公司负责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培育出蓝色的玫瑰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坚持我们的工作,直到培育成功。”依照传统的技术可以培育出“蓝...

    265 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甘肃土豆添一宝:黑美人
    甘肃土豆添一宝:黑美人

    我省专家成功培育出黑色土豆今日将首次亮相兰州“高原夏菜”贸洽会本报讯(记者刘凤宇实习生罗娟)有人戏称“洋芋、土豆、马铃薯”是甘肃三宝,现在这“三宝”又要为咱甘肃扬名了。我省专家成功培育出的黑色土豆,一改土豆白色、灰色、紫色的“老面孔”,成为了土豆家族中的新贵。这种黑色土豆将在7月10日开幕的兰州...

    205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温室大棚换土怎么操作?这四点一定要多加注意!
    温室大棚换土怎么操作?这四点一定要多加注意!

    现在搞大棚种植的人很多,但是大棚土壤用久了也是会有很多问题发生的,比如土传病害、根结线虫病害等侵扰,老龄温室的土也确实需要换一换了,在给大棚换土的过程中,这几个问题必须注意。1.换土时注意选择合适的土质一般情况下,应选用肥沃、无污染的田园土。如果老齡温室土壤是黏土,建议换上沙质土壤;如果老龄温室是沙...

    314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水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江都市水稻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对培肥改土、减少环境污染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秸秆还田配套措施不到位,给麦田整地、播种、出苗及麦苗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并容易引发冻害和渍害。为切实做好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工作,必须狠抓技术关键,综合运用各项配套措施,促进小麦全苗、壮苗。1. 秸秆切碎,机械旋耕全...

    2544 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营养液栽培番茄裂果的产生及防治
    营养液栽培番茄裂果的产生及防治

    在设施温室中,栽培的番茄品种一般为无限生长型,从每年的8月中旬开始播种到次年的7月中旬拉秧,整茬番茄的生长期长达11个月左右。从春末夏初到盛夏高温阶段,番茄的产量相当高,约占整茬番茄产量的60%,因此期外界温度日渐增高,日照强度日益增强,外界的适宜气候越来越适合番茄的生长,此时如果管理不当,在温室环...

    2157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管理
  • 暴风雨过后果园咋管理
    暴风雨过后果园咋管理

    6月12日,我省渭南部分县市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特别是合阳、大荔、澄县三县交界一带,风力达十级以上,并夹杂冰雹,路旁大树连根拔起,苹果刮落一地,损失惨重,暴风雨过后果园怎样管理?1、深耕培土。灾害发生后,造成地面板结,土壤透气性差,根系呼吸减弱,特别是低凹地,积水严重,极易造成烂根,导致根腐病的发生...

    1028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