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而致使植株内部营养代谢受到破坏,并在植株外部表现出缺素症状。
缺钼症:首先发生在叶片的前部,叶色腿绿,接着在心叶下部的全展叶上,沿叶脉平行出现细小的、黄白色的污点,并逐渐的连成线状、片状,最后使叶片的前部干枯,严重的整叶干枯。
这种缺钼症,多发生在酸性土壤,以沙土或偏施化学氮肥的麦田尤甚。发病后,可用0.05%的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2~3次,间隔时间为10天左右。
缺锰症:小麦对锰素比较敏感,高产麦田较容易缺乏。缺锰症主要表现为植株上部绿叶失绿,叶脉间呈白条纹,俗称“白条叶”。补救时,应每667平方米用0.05~0.1%的硫酸锰溶液50~75公斤,叶面喷施1~2次。注意,使用浓度不宜过高。
缺硼症:小麦缺锰,植株叶片变厚,上部叶片扭曲焦枯。叶片脆而易断,根系表皮变黑。植株顶端分生组织死亡,发生顶枝现象。造成花丝伸展和分蘖不正常,授粉结实受阻,出现“不穗症”。
小麦缺硼症,一般在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低于1ug/ml,就会发生。防治缺硼症,除了在小麦播种前每667平方米施硼砂0.5~1公斤(均匀地拌在过磷酸钙里作底肥)外,也可在小麦分蘖和拔节期,用0.02~0.025%的硼酸,或0.03~0.05%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9公斤,可有效的防治小麦“不穗症”,提高小麦抽穗结实率。
缺锌症:缺锌可使小麦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直至停止生长,并引起某种病害。
小麦缺锌症,易发生在缺锌的中性、石灰性和淋溶性强烈的酸性砂质土壤以及水田因长期淹水而刚回旱的地块。防治可在小麦生长期间,用0.02~0.2%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667平方米每次用25~50公斤,连喷2~3次。注意:在喷、追肥时,硫酸锌不能与磷肥混用。(冯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