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摄氏度郁金香球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各个阶段的发育,同时每个品系所需要的处理时间长短也不同,所以每一个品系都有一个最早和最晚的栽培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栽培者可按实际状况以及自己对市场的预期来选择最合适的栽培时间。
栽培前的预备
到货收到种球后应立刻栽培。若土壤温度高于16摄氏度,最多可存放1-2周。将种球储藏在温度为2摄氏度-5摄氏度、相对湿度70%并有一定空气流动(0.1m3种球每小时空气流动量为0.5m3)的冷库中。若通风条件不佳,稍微潮湿就可引起青霉菌的蔓延。
栽培地尽可能采用标准郁金香塑料箱或百合塑料箱进行种植,不具备箱栽条件则务必采用高畦进行郁金香种植,以减少土壤病菌侵害郁金香根系的可能性。
种植介质为了便于郁金香生根并保证植株有良好的根系,种植介质的pH值应为6-7,EC值需低于1.5mS/cm,且疏松无菌,排水性能好。添加草炭能够下降土壤太高的pH值,并加强土壤的疏松度。EC值高的土壤必需提前2个月灌水洗盐。
提前预备好栽培基地栽培前7天,需将用于栽培郁金香的介质浇一次透水。浇水后,用2层遮阳网(南方)或草帘(北方)覆盖整栋温室,同时坚持温室通风,下降温室内的温度。
种植管理
种球消毒如果栽培郁金香时,土壤的温度高于14摄氏度,建议对种球进行消毒。在消毒前,应先剥去种球根盘周围的褐色表皮。详细的消毒办法是将种球浸在0.2%多菌灵+0.1%土菌灵药液中15分钟。
栽培办法去掉种球根盘外表皮后,将种球栽培在表层具有30-40cm疏松土壤的土地中,栽培时, 保证种球上面覆盖1-2cm的土壤。一般每平方米可栽培200粒种球。栽培完成后浇一次水。
生根期养护郁金香栽培后3周左右为生根期。生根期内保证郁金香种球根盘处的土温在9摄氏度-12摄氏度,可经过重遮荫和浇冷水来下降土壤温度,并尽可能防止温度的剧烈变化。生根期内郁金香不需要光照,可用2层遮阳网或草帘覆盖温室,同时保证温室通风。生根期内,除非介质非常干燥进行少量、局部补水,否则不再浇水。
加温生根期后,植株开始见光,需要去掉遮阳网等遮荫物,同时保证温室的温度坚持在15摄氏度-17摄氏度一向持续到开花。此时,很多地方都进入寒冬,为了保证到达该温度,需要加温,尤其在夜晚。千万不要采用闷棚的方式来保温,这样温室内的湿度太高,极易引起形成一系列的生理病害和灰霉病。加温时,防止让废气和烟进入温室,否则可能引起整个温室的郁金香所有死亡。
水分管理种球栽培后进行恰当的浇水,以供给植株成长足够的水分。浇水后应小心通风,不能让植株以较湿的状态过夜,以防止侵染灰霉菌。
相对湿度抑制在60%-80%之间,并经常检测,最好在植株顶位置置摆放湿度计。相对湿度太低会延缓植株的发育,太高则会加强倒伏、灰霉菌、植株弯曲和盲花等的产生概率。相对湿度太高可经过通风来下降,如条件许可,可与轻微加热同时进行。
施肥通常郁金香不需要施肥,必要时可考虑施部分氮肥。种球生根后,每100m2施2千克硝酸钙,分3次施入,每次施肥时间需间隔一周。硝酸钙中的钙离子还能够预防郁金香猝倒。
当郁金香在温室中长到5-10cm高时,应经常检查其成长状况,及早处理那些侵染灰霉菌和镰刀菌的种球。将没有出芽或成长很慢的的种球所有挖出,因为这些种球可能侵害了灰霉菌和镰刀菌。侵染镰刀菌的种球所释放的乙烯气体会伤害周边健康的植株。
在栽培过程中可能发生以下问题:
(1)在生根期内,虽然采用2层遮阳网来覆盖整个温室,温室里空气和介质的温度仍有可能太高,甚至超过20摄氏度(特别是南方),从而引起植株生根差、后期严重盲花或植株矮小等征象。
(2)生根期过后,许多温室没有加温条件,温室内的空气温度会低于15摄氏度,在夜晚甚至会低于10摄氏度,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下,可引起植物不能定时开花,花期延迟。
(3)在满意上述全部栽培条件下,仍只能保证约85%的成品率,其余的种球发生各种问题是非常正常的。按照国际标准,在满意郁金香成长条件的状况下,郁金香种球的开花率应为85%。
切花的采收与储藏
花蕾透色后即可采收,此时花苞还未展开,有利于储藏和运送。通常是整株带球采收。切花采收后,立刻捆扎成束,直立放入2摄氏度-5摄氏度的清水中30-60分钟。运出前,将包装好的切花竖直摆放在储藏室中,避免花茎成长弯曲;保证相应的湿度,以免植株干枯;采取一定的通风办法保证植株干燥,防止灰霉菌侵染。储藏时间不要超过1-2天,储藏时间长,切花因干燥、养份缺乏而受乙烯和灰霉菌危害的可能性会加大。如务必要长时间储藏,应带球储藏。
病虫害
青霉病由青霉菌导致。病菌会侵染受机械损害的种球,也可能侵染那些表皮还是白色、收获较早且在低柔和潮湿环境下储藏的种球。此时,种球的表皮将附着一层蓝绿色的菌丝,但内部的鳞片不会受影响。有时,该病菌也会发生在出现叶子倒伏症状的植株上。
预防办法:防止伤害种球和芽;种球到货后,将它们储藏在通风良好而且相对湿度足够低的储藏室中;在栽培前按照建议对种球进行消毒。
软腐病由腐霉菌导致。真菌在栽培后前几个星期,土壤温度高于12摄氏度时开始侵染种球。早期被侵染的植株只发出很短的芽,种球组织变软,通常呈粉红色,并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难闻的气味,与侵害镰刀菌的种球相似。茎和根在开始阶段看上去还健康,但是早先将所有腐烂。后期被侵染的植株成长不良、叶尖发黄、植株倒伏,在一定的环境下花苞在最后阶段也会干枯。
预防方法:栽培前应从根盘处将种球的表皮除去,并对种球进行消毒;生根期,土壤温度应低于12摄氏度,最好是低于10摄氏度;土壤结构一定要好,而且排水要通畅。
枯萎病由郁金香尖孢镰刀菌导致。贮藏期间被侵染的种球上发生灰褐色小斑点,有时会有同心圆或显著的黄色边缘。种球枯萎,表皮疏松,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难闻的气味及乙烯气体。侵染不严重时,植株成长缓慢,花苞尖端变黄、变干。将植株进行纵切就可发现,茎内从基部开始变成褐色。侵染枯萎病的郁金香种球会释放出乙烯气体进入土壤,酿成周围另外植株成长缓慢,甚至花苞干枯。在种植5摄氏度郁金香种球时,尤其是栽培比较早,栽培温度在13摄氏度以上时,侵害该病菌的概率较高。
预防方法:贮藏时需供给足够的通风;栽培前应除去受侵染的种球并消毒种球,5摄氏度郁金香球栽培时土温要在12摄氏度或更低;准时挖去栽培后未发芽的种球。
灰霉病由郁金香灰霉病葡萄孢菌导致。种球和根系都有可能被侵染。种球侵害后,种球的一层或多层鳞片一些或完全发软并变成深褐色,在侵害的组织上有2-3mm大的黑色扁平菌核。地表以上一些侵染后,植株柔弱,会忽然折断;花苞与正常植株相比,其颜色变暗;叶子由于蜡质层被破损而失去光泽,有褶皱状的水泡;严重侵染的植株成长很矮或花不会开放。在温室土栽时,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后更易出现灰霉病。灰霉菌出现的斑点较小,且只形成在叶子上,不出现在花苞上。
预防对策:栽培前进行种球消毒;不要在纯草炭基质中栽培;箱栽时,经过将相对湿度提升到90%-95%来避免根系干枯受损。
褐斑病由郁金香褐斑病葡萄孢菌导致。严重侵害的植株不会开花或成长停滞。茎最下面的叶子卷曲,上面成长大量灰褐色的真菌孢子。地面以下个别会出现1-2mm大小的黑色菌核。病菌孢子的萌发会在叶子和花上导致小的水浸状的斑点。这些斑点起初为绿色,早先变成大的白色或褐色斑点。
病菌的菌核和孢子只在潮湿条件下萌发。孢子可经过水分或空气的流动进行传播,在叶子上24小时之内、在花上10小时之内便可出现“灼伤”斑点。
预防对策:栽培前,对温室及土壤进行消毒;栽培前消毒种球,且不要栽培过密;没有发芽的种球应准时除去;应用杀菌剂进行预防;最好在早晨浇水;坚持植株干燥,尤其是夜晚更应如此;避免植株积水,相对湿度应在85%-90%,坚持空气流动。
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导致。侵害郁金香在土壤中的芽体,植株长出地表后就不会进一步受害。芽上出现橙褐色的斑点和条斑,早先植物的组织开裂,通常能正常开花,但底部叶子的尖端向外卷曲。侵害严重的植株,茎基部呈椭圆形,严重内陷,植株成长缓慢,加工时容易折断。
预防对策:栽培前,对温室以及土壤进行消毒;栽培前消毒种球,且不要栽培过深。
生理性为害
盲花一些或所有花芽干枯的征象。其症状首先体现在雄蕊和萼片的尖端,然后发展到花的基部。通常的症状是:花芽干枯,花瓣绿色,叶尖白色,雄蕊和雌蕊干枯,在经销商处水插不能完全开放。盲花通常出现在温室种植的后期阶段。
影响盲花出现的要素许多,比如:品系特征、种球规格太小、中央温度处理太短、冷处理时间太短、长时间的贮藏和转运、贮藏和温室成长期间的乙烯为害、温室中的相对湿度过高、缺水、根系窒息、病害等都有可能导致盲花。应堤防的是,因种球起因而引起的盲花,花芽的长度将不会超过2mm,且个别或所有绿色,雄蕊死亡。
预防方法:排解上述要素的影响;抑制乙烯浓度不超过0.1ppm;准时去掉被镰刀菌侵害的种球;通风良好;储藏的种球阔别花、蔬菜和水果;防止油烟。
猝倒钙的不足会引起植株成长阶段茎的玻璃化、猝倒。猝倒植株茎的上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组织卷曲,茎和花下垂。茎下垂的一些坚持与植株的连接,没有折断的一些体现缺硼的症状。
叶子的猝倒体现为黑色水浸状斑点发生在第二或第三叶上,这些位置分泌出水珠,严重时表皮层下可看到水状物,位于叶纵向的斜线上。另一个症状是叶子中部发灰。
猝倒是由于温室中相对湿度高并且植株根系发育差,从而引起植株中的水分运送减少,植物迅速成长个别缺钙而导致的。叶子的开裂不能经过维持较低的相对湿度来防止,它重要与根系发育差或种球一些发霉变空有关。其敏感程度与品类相关。
预防办法:在温室中的各种温度条件下,防止相对湿度大于80%;准时下种,防止冷处理过长;保证根系正常;防止植株成长过快; 保证植株间良好的空气流动,促使蒸发。可在植株上方约40cm处应用加热管或安装能水平偏向吹风的风扇;将发生倒伏症状的种球上的花采收后,放入浓度为1%的硝酸钙溶液中。
盐分的损害盐分伤害出现在盐分含量非常高(EC值大于2)或酸性(pH值小于4)的土壤中。也有可能因为不正确应用肥料或消毒药品而酿成。受害植株根系成长得很短、弯曲,颜色通常变成浅褐色,根尖为深褐色,有时变厚并容易折断。
预防对策有:预先调节介质的EC值和pH值至合适的范围,pH值太低,可用石灰中和;不要利用过量的肥料,如预防茎中空的硝酸钙;根据所推荐的用量进行消毒。
乙烯的损害乙烯是一种影响植物呼吸作用和组织出现的激素,在温度高于13摄氏度、乙烯浓度大于0.1ppm时会酿成损害。在植株不一样成长阶段,会分别引起根系发育差、植株矮小、植株纤细、芽坏死、花芽败育等。
侵染镰刀菌的种球会释放出乙烯气体。成熟的水果、蔬菜、花卉以及未完全燃烧的油、气、煤或另外燃料也会释放出乙烯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