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俗称剑兰,别名十样锦,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被誉为“切花之王”。
一、繁育办法
1、分球法。将母球上自然分生的新球和子球取下来,另行栽培。通常新球第2年就可正常开花;子球需培养1~2年才能达到切花标准。
2、切球法。为了提升繁育系数,在种球数量较少的状况下,将种球纵切成几一些,但每一些必需带1个以上的芽和个别茎盘。小心切口一些利用草木灰涂拌,以防腐烂,待切口干燥后再栽培。
3、组织培养。用花茎或球茎上的侧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无菌球茎,进行唐菖蒲的脱毒、复壮繁育。
二、种植要点
唐菖蒲喜温暖,并具一定耐寒性,不耐高温,尤忌闷热,以冬天温暖、夏天凉爽的气候最为适宜。成长临界低温为3摄氏度,4~5摄氏度时球茎即可萌动成长;成长适温白天为20~25摄氏度,夜间为10~15摄氏度。1年中只要有4~5个月时间适宜成长的地区均可种植,南方的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一带及海南省可采用露地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上成长良好。唐菖蒲为典型的长日性花卉,长日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光照不足会减少开花数,但在花芽分化后,短日照则能促使花芽的成长和提早开花。
1、栽培。栽种前,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同时施呋喃丹以杀灭地下害虫,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作高畦备用。种球在利用前进行消毒,一般用500倍液多菌灵或百菌清浸泡20~30分钟。为使开花整齐,种球应进行冷藏处理。可穴植,也可沟植,株行距宜坚持在20×20厘米。盖土深度10厘米,不一样花色的种球要分别栽培,栽后要立刻浇一次透水。
2、肥水管理。出苗2~3片叶期,每7~10天浇一次水,雨季要堤防排水防涝,抽花后要减少浇水量。苗高在25厘米以上时,要准时进行根部盖土,以防倒伏。幼苗2叶子、孕蕾及开花后,配合浇水进行追肥,并堤防多施磷钾肥。每次浇水都要进行中耕锄草。
3、光温管理。务必坚持日光充盈及每天14小时的日照,不足时应人加工照明,否则易发生盲花征象。在有保温设施的条件下种植,苗期温度应坚持在10~15摄氏度,早先随植株成长应加温至20~25摄氏度,夜间应相对低些。并小心坚持空气清新、干燥通风,此点在花芽分化及花序成长时更为主要。
三、花期调节
经过球茎冷藏,分期播种,再应用温室、温床及冷床进行种植和光照调节,即可做到唐菖蒲周年供花。关键是要坚持球茎处于低温干燥环境,抑制其发芽、发根,使之坚持休眠状态,待需要时取出栽种。详细办法如下:
(1)使用温床、冷床或地膜覆盖。从3月初至8月中旬陆续播球,可抑制唐菖蒲6~11月花开不时。
(2)1月份温室播球,4月移至露地,5月开花。
(3)1月温室播球,发叶后,每天加强5小时人工照明,3月下旬移至露地,4月下旬开花。
(4)11月温室播球,发叶后,每天加强5小时人工照明,翌年3月至4月开花。
(5)9月露地播球,11月移温室,12月至翌年2月花开不时。
四、唐菖蒲的采收与贮运
1、唐菖蒲的采切以穗基部有1~5个花蕾显色时为宜。采切过早,切花植株自身糖分低,影响切花质量,致使全株小花不能从下向上所有开放;采切过迟,花己开放,不利于贮藏运送,也影响观赏寿命。一天中,一般以上午10时前采切为佳。
2、切下的花穗10支扎成1束,用吸足水分的纸包好,装箱运送。运送过程始终坚持低温高湿环境,通常温度要求在8~1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坚持在85%~95%,一般采用干运(花茎基部不置于水中)。
3、采收后的唐菖蒲如若不立刻上市,可让其吸透水后,按一定数量扎成束,吸去切花表面的水分,置于3~5摄氏度的冷库中冷藏。
4、贮运前用以糖为主的化学溶液进行预处理,可大大提升开花品质。比如,采收后用20%蔗糖处理4小时,然后装于纸箱,于5摄氏度冷库干贮,贮藏7~10天花朵可顺利开放,花径增大,花穗维持屹立,出库外观鲜度良好。
5、无论是贮藏或是运送中,花茎必需直立摆放,防止花穗向上弯曲。其它,为防压伤或水分散失,每束花都宜用聚乙烯薄膜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