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城口县治平乡新红村了解到,该村在尝到发展金银花的“甜头”后,并不打算做大规模,甘愿做成“小不点”产业,为村民谋求一条“细水长流”的致富路。
新红村的780名村民当中,常年有200余个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弱劳力闲居在家,村里此前并没有刻意发展适合他们从事的产业。
怎么来结合实际,为他们发展一个劳动强度较小的产业,这在乡、村两级干部心中,一直是个问号。
而城口县多地近年来正在稳步发展的金银花产业,劳动力需求大、强度小,恰好为该村发展产业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新红村有退耕土地1693亩、耕地436亩,发展林下种药产业的确是个好选择;且该村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温和、沙质土壤、交通便利,具有发展金银花的优势。
几经考察论证后,2011年,该村决定开始发展金银花种植业。
“乡政府出资30多万元购买种苗,免费发放给农户;并组织了技术力量,联系了销路。”新红村支书徐喜华告诉笔者。
不仅如此,治平乡政府还承诺,农户每卖1斤鲜花,乡里就补助3元,予以大力支持。
因了解到金银花的经济效益,加上政府支持、村干部和致富能手的带动,农户们的种植积极性很高,家家户户都种上两三亩。
“我们了解到金银花产业的劳动力季节性需求量大,每个劳动力只能管好摘完2亩金银花,种植面积过大就采摘不了,反而浪费了土地资源。”徐喜华介绍。
因此,该村在发展金银花时,不提倡每家农户大面积种植,不追求全村总量规模,而是追求扩大农户覆盖面。
徐喜华直言不讳,“搞产业必须结合各方面实际,如果片面、盲目地追求种植规模,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做出‘噱头’,吸引大家的关注;但实际上,那样会给农户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后患。因此,还得在帮助农户实现持续增收上做文章。”
当年,该村种下近20万株金银花,占地面积430亩,主要种植在退耕地,单户种植面积限制在10亩以下。虽然总体种植规模不大,但农户覆盖面却已经达到93%,户均为2亩。
经过3年的精心管理,今年,该村金银花初步投产。第一茬鲜花采摘结束,就为该村带来8万余元的经济效益,加上政府补助,这些弱劳力人均收入达到500余元。
等到今年9月底两茬鲜花采摘完毕,可让他们全年至少增收上千元。
虽然见到了种植金银花的效益,但该村没有考虑扩大种植规模。徐喜华说,下一步,该村将重点抓好金银花的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田间技术管理,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
据介绍,该村逐步丰产的430亩金银花,按照每亩生产50斤鲜花、每斤鲜花市价10元来保守测算,明年起将至少产出2万多斤,加上政府补助,每年至少为全村带来30万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