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作物成长的外界要素中,气候与土壤类型是我们无法抑制的,而土壤供肥能力与土壤微生物活性,能够经过合理的农艺方法,尤其是科学的灌溉施肥方式来调节。
第一招:改土施肥经过施肥进行改土是关键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化肥的过多施用与单一化的栽培结构等,使得我国土壤酸化、盐渍化与生物学障碍问题日渐凸显,并开始被人们所关心。这些障碍土壤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由于土壤理化特点与生物学特点的改变,从而控制了作物根系的成长,影响根系对土壤营养的吸取,下降其营养物质使用效率。因此,务必采用合理、高效技术对这些障碍土壤进行改良。
区别障碍土壤类型所选用的改土办法差别,在生产中我们需要按照障碍土壤类型与生产特点合理选择,详细选择可参见表1。
在生产中,底肥应更多依赖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特征与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以促使作物根系的健康发育。然而,区别类别的底肥产品其特点差别,因此合理选择施用有机肥与土壤改良剂产品是改土培肥之关键。详见表2。
第二招:套餐施肥改土底肥+养份型追肥/功能型追肥
近年来,随着新型肥料产业的迅猛扩展,市场上的肥料产品琳琅满目,许多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难以结合作物的生产实况而合理选择作物真正需要的
肥料产品,引起农户步入“选肥难、用肥难”窘境。因此,以“改土培肥、配方施肥、增产优质”为目标的套餐施肥是当前与未来农业高效生产的关键。套餐施肥是指满意作物在差别成长发育阶段条件下土壤改良、平衡营养物质和省力化施肥需要而设计的系列新型肥料组合和配套施用技术。
套餐施肥原则:一是结合区域土壤特性与作物施肥历史,科学改土与培肥;二是按照作物差别生育期养份需求规律,选择合理的营养物质型追肥产品;三是结合作物生产上常见的障碍问题,选择功能型追肥产品;四是结合作物的种植与灌溉模式,抑制化肥用量,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经过精准施肥提升营养物质使用效率,实现“改土底肥+养分型追肥/功能型追肥”相结合的套餐施肥模式。
实例:设施西红柿高肥力老菜地套餐施肥方案
设施品系阳光温室越冬长茬西红柿种植地区京郊栽培长于5年的高等肥力老菜地
灌溉模式沟灌。定值水灌水量抑制在30~40方/亩,订植后一周左右准时灌水,促使缓苗,灌水量为13~15方/亩,待第一穗果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再开始进行灌水施肥,进入12月之前,灌水量13~15方/亩/次,灌水间隔在5~7天;12月份至来年2月份,灌水量为20~25方/亩/次,灌水间隔在15~20天,如遇极端气候,可按照天气状况调节灌水;3月份之后,灌水量15~20方/亩/次,灌水间隔在5~7天。
目标产量10~15吨/亩
营养推荐数量N25~35公斤/亩、P2O510~11kg/亩、K2O35~50公斤/亩
底肥施用管理3~4方/亩粪肥或堆肥,同时可施100公斤/亩的生物有机肥。
追肥施用管理养份追肥总量为30~50kg/亩。一般根据氮素分配比例为苗期4%、开花座果期15%、结果初期25%、结果盛期45%、结果末期11%进行分期调控。沟灌条件下阳光温室越冬长茬西红柿优化推荐施肥详见表3。
叶面施肥管理花朵产生开始以叶面喷施方式补充钙肥,每次间隔15天,喷施3~4次;在花蕾期、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硼肥2~3次;在开花期到果实膨大前,叶面喷施镁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