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三膜覆盖是指大拱棚套小拱棚,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近年来,山东省夏津县大力推广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技术,马铃薯于2月上旬播种,5月初收获,较露地种植提早40天左右,马铃薯平均亩产量达到3000千克,收入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一、建造拱棚
采用钢结构无支架大拱棚,南北走向,棚宽12米,棚长100米,棚中间高3.5米,两侧肩高1.5米。大拱棚要提前扣棚升温。
二、整地施肥
一般每亩马铃薯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平衡复合肥(17~17~17)150kg、生物有机肥100kg、硫酸锌1.2kg、硼砂1千克。冬前深耕土地,耕前将腐熟有机肥一次性施入,然后深耕30厘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减少越冬病虫害。
三、选用良薯
选用适应地方市场需求、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的鲜食品系,如荷兰15、费乌瑞它、中薯3号等脱毒种薯品系,每亩需种薯130千克左右。
四、处理催芽
马铃薯催芽前再次进行种薯挑选,剔除病烂薯块,经2-3天晒种后,药剂拌种杀菌。晾干后于温暖(20摄氏度)的地方催芽,芽长2-3厘米播种。播种前2-3天切块(也可先切块再催芽)。当切到有病薯块时切刀要用消毒液消毒。切成25-50克带1-2个幼苗的种块,尽量带顶芽(在平等条件下,用小整薯播种比用切块种薯增产20%以上)。将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1升后喷到100千克种薯上进行药剂拌种,不仅能预防苗期蚜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还可使薯块抽芽早且芽壮。将拌好的种块用沙土分层培好,用湿布盖住,放在湿度为85%、温度为18摄氏度-22摄氏度的室内催芽。当芽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取出种块放在散射光下晾晒,待芽变为浓绿色的壮芽后再播种。播种时按大小芽分级,便于田间管理。
五、适时播种
马铃薯一般在2月上旬播种。播种前15天造墒,然后将肥料施入土壤,用机器浅耕细耙,将土肥混匀并起垄,垄高25-30厘米,垄宽80厘米,垄距40厘米。拱棚内采用人工播种即可。采用一垄双行种植,大行距95厘米,小行距25厘米,株距22厘米,每亩播种5000株左右。播种时用圆木棍(直径8厘米)打孔15厘米深,芽眼朝上放入薯块,并将长芽种块和短芽种块分开播种,然后培土喷施锄草剂,每亩用33%施田补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kg匀称喷于地表,覆盖地膜,每2-4行扣一个小拱棚。
六、田间管理
马铃薯出苗前一定要压好棚膜,以加强地温,促使马铃薯早出苗。只要 保证播种时土壤商情好,出苗前不需浇水。通常播后20天左右出苗,要准时破膜放苗,使新苗顺利出土。破膜时间一般选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16时早先,阴天可全天放苗。当小苗出齐并长至10厘米高时浇齐苗水,要小水浇灌,避免大水漫垄。苗期土壤含水量坚持在60%-70%。
用枝条抽打的办法准时除去二膜上的积水,以加强膜的透光性。棚室二膜内温度白天坚持在20摄氏度-26摄氏度,夜间12摄氏度-14摄氏度。随着气温的回升及新苗陆续出土,可在晌午开小口通风2-3小时,以调节温度。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炼苗,温度太高把小拱棚完全去除,但不撤一膜和三膜,以备寒流来袭时准时覆盖防冻。
当马铃薯现蕾时应准时摘除花蕾,以节约营养物质,使营养集中提供块茎成长。到“谷雨”前后,视天气状况可撤除呵护设施。结薯期薯块快速膨大,用水量增多,务必要加强浇水量,使土壤坚持湿润状态。每隔7天左右浇1次水,连浇2-3次,要掌握小水勤浇的原则,水不要漫过垄顶。在块茎出现至块茎增长阶段土壤含水量坚持在80%-85%,收获前坚持在65%-75%。
马铃薯成长后期,根系汲取能力下降,满意不了植株成长的需要,因此要喷施叶面肥,每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50kg匀称喷洒在植株叶子上。在收获前7天左右要停止灌溉,避免粗糙和烂薯,以 保证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