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多月,春茬西葫芦就要清园,然而近期有不少菜农反映西葫芦烂秆子征象非常普遍,有的甚至酿成西葫芦大面积死棵。据了解,近期酿成西葫芦烂秆子的病害重要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软腐病,一种是蔓枯病,有时两种病害混发。
细菌性软腐病和蔓枯病纵然病原菌区别、发病症状区别、防治和治疗药剂差别,但是在发病条件和防治和治疗对策上存在个别共性。
防止高温高湿
这两种病害有个共同的特性,喜温喜湿。近段时间,天气变化大,高温高湿的大棚环境加重了两病的流行。大棚管理中应该增加通风降温,创造不利于这两种病害出现的大棚环境。
呵护好植株伤口
这两种病害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病原菌都喜欢从植株的伤口处侵入。因此,生产中要堤防呵护好因摘瓜、整枝和打杈等农事操作酿成的伤口,防止在雨天和刚浇过水后棚内湿度大时进行农事操作,以保证植株的伤口有足够的愈合时间,农事操作后还要小心准时喷药预防。
对症用药
当西葫芦植株出现蔓枯病时,菜农可利用咪鲜胺、阿米妙收等药剂防治和治疗;对于细菌性软腐病,菜农可用噻菌铜、噻唑锌等药剂防治和治疗。除了喷药防治和治疗,对于发病较轻的植株,菜农可采用涂抹法进行防治和治疗,可先用刀片刮净病斑表层,然后用毛笔将药液涂抹在病部,防效更好。
相羊知识
蔓枯病重要是从西葫芦的茎节处感病,感病位置初呈暗褐色,后逐渐变成黑色,且病斑处易裂口,分泌出树脂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似乱麻状。
软腐病多从西葫芦的根茎部开始感病,茎秆先体现为水浸状,逐渐变软,且病部凹陷,内部组织腐烂,产生灰褐色黏稠状物,具有恶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