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8日入梅后,我省自南向北陆续降下中到大雨。记者了解到,个别在地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出现涝渍灾害。未来我省一些地区仍有持续下雨。此类状况下,怎样抓好田管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内有关农业专家。
玉米:适量追肥
“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如果达到最大持水量的90%时,就会产生显著的渍害。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世济说,玉米栽培户应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清除沟中泥土,保证三沟畅通,提升排水效率。下雨后,农户要准时排解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避免发生“哑巴涝”。
当涝渍出现后,要准时追施速效氮肥,恢复玉米成长。在排解田间明水后,农户可在玉米行间追施尿素,亩用量5千克左右。也可喷施黄腐酸类等成长促使剂,促使玉米根系成长,提升抗逆能力。按照目前苗情,农户要准时间定苗,间定苗时去除过大过幼芽,留苗匀称一致。亩留苗坚持4000—4500株。
在玉米拔节前,喷施含甲基磺草酮类成分的茎叶锄草剂,清除杂草,避免雨后草荒。药液浓度宜稀,避免药液浓度太高伤苗。玉米遭遇洪涝灾害后,由于田间积水,土壤、空气湿度较高,加之玉米受损后抗性弱,易出现病害。应清洗叶子泥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雾防治和治疗。
对于亩留苗大于4500株以上且长势较旺的地块,在玉米9片叶时(拔节前)喷施乙烯利类化控剂,控高控旺,避免后期倒伏。
大豆:准时查苗
我省大豆遗传育种专家、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磊介绍,大豆对渍涝的反应以苗期较敏感,受害后根系和叶子成长变缓。因此,下雨后应准时检查、清理三沟,排解田间积水,下降田间土壤持水量,有利于大豆根系成长。做到畦沟、围沟、腰沟三沟配套,清除沟中泥土,保证三沟畅通。
还要按照苗情,准时查苗、定苗,并使用阴雨天气进行移栽或补种, 保证无大面积缺苗状况,亩留苗数不少于1.5万。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还可喷施精禾草克和氟磺胺草醚锄草剂化学锄草,避免雨后草荒。如苗较小而草量较大,可先喷施精禾草克,待复叶展开后再喷施氟磺胺草醚。
渍涝产生后,农户要准时追施速效氮肥,恢复大豆成长。在排解田间明水后,对于个别成长较弱的地块,可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对于局部僵苗地块,可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促使僵苗的恢复。大豆遭遇洪涝灾害后,由于田间积水,土壤、空气湿度较高,加之大豆受损后抗性弱,根部病害较重,可用多菌灵、嘧菌酯等杀菌剂喷雾防治和治疗。
棉花:薄肥勤施
安庆市农委高级农艺师宁日丽告诉记者,当前安庆棉区40多万亩棉田都差别程度受到近期雨水的影响,一些棉田甚至酿成绝收。涝后应按照棉田积水状况,开通棉田配套“三沟”,做到畦沟、腰沟、围沟等沟沟相通,利于排灌。同时.要抓紧洗苗,把叶子、茎秆上的糊泥洗净,以恢复叶子正常的光合作用。雨停后两到三天,畦土稍爽干,倒伏棉株要准时扶正。田间积水排解后一周内,应准时松土壅根,加强土壤通透性,
水伤肥补,是多年积累的抗灾成功经验。退水后,棉花自身也将进入需肥高峰期。但农户需堤防,由于棉花根系受到损害,一次大量补肥可能会对棉花成长酿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采用薄肥勤施的方法,以速效性肥料为主,促使棉苗尽快恢复生机。棉农还能够每亩用15斤碳酸氢铵加15斤加拿大氯化钾穴施,利于棉株迅速恢复,同时可辅助抑制枯萎病出现。宁日丽告诉记者,棉花植株根系强大,无限成长,抵偿能力强。只要水淹没有过顶,水退后棉株没有死亡,灾后实施科学管理,棉田仍可取得好的收成。
蔬菜:防病治虫
据省农委蔬菜办副主任齐波介绍,内涝较重的菜地要加速抢收尚未完全淹死的西红柿、辣椒、西瓜、豇豆、毛豆等品系,以弥补因灾歉收酿成的损失。当前要抓紧时间采用直播,不移植方式,播种一批速生早熟叶菜,如小白菜、伏大白菜、伏萝卜、苋菜、菠菜、芫荽、空心菜、木耳菜等。这些品系成长期短,可加强菜农收入,保障市场供应。
对于受淹时间不长,长势差的辣椒、西红柿、豇豆、丝瓜、西兰花、芹菜等品系,应在晴天后抓紧补施尿素和复合肥。在植株恢复生机后,要准时喷施一次叶面肥,促进作物全面恢复成长。对小白菜等绿叶蔬菜来说,重要以施氮肥为主,薄施勤施。暴雨、水渍对蔬菜的损伤极易引发病虫害,对受淹瓜菜要准时清除病株、发病叶片,下降田间湿度,减少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