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本期节目重要内容:本片重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 “农业部主推技术——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供农民朋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参考选用。黄淮海地区的冬小麦生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扩大,繁重的人工劳作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也多次被农业部作为主推技术进行推广。本期节目就为观众朋友们从播前预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四个方面介绍了小麦机械化的利用。 (《农广天地》 20171117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
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也可供西北冬春麦区小麦生产参考。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小麦品系类型、耕作模式、栽培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调试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考虑与另外作业环节及下茬作物匹配。
一、播前预备
(一)品系选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推荐,选择适宜的小麦主导品系,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抗倒伏性强的品系;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的品系;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则应栽培抗旱耐肥的品类。
(二)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播种前的种子药剂处理是防治和治疗地下害虫和预防小麦种传、土传病害以及苗期病虫害的重要对策。应按照当地病虫害形成状况选择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用包衣机、拌种机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或拌种,以 保证种子处理和播种质量。
(三)整地。如预测播种时商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用基肥。
1. 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厘米,且抛撒匀称。
2. 旋耕整地。适宜作业的土壤含水率15%-25%。旋耕深度要达到12cm以上,旋耕深浅一致,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面平整度 ≤5%,碎土率≥50%。必要时镇压,为提升播种质量奠定基础。间隔3-4年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准时合墒。
3. 呵护性耕作。实行呵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情况或地面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面平整,保证播种质量。
4. 耕翻整地。适宜作业条件:土壤含水率15%-25%。
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呵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按照差别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整地质量要求:耕深 ≥20cm,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宽变种系数≤10%。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垡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耕翻后准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面平整,满意播种要求。
二、播种
(一)适时播种。一般冬性品类播种适时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摄氏度,半冬性品系为14-16摄氏度,春性品系为12-14摄氏度。详细肯定冬小麦播种适时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商情和安全越冬状况等。旱地播种应掌握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原则。
(二)适量播种。按照品系分蘖成穗特征、播期和土壤肥力水平肯定播种量。黄淮海中部、南部高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类,播量一般抑制在6-8千克/亩,基本苗抑制在12-15万株/亩;中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类播量一般抑制在8-11公斤/亩,基本苗抑制在15万-20万株/亩;黄淮海北部播量一般抑制在11-13公斤/亩,基本苗抑制在18-25万株/亩。晚播麦田恰当加强播量,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播量12-15公斤/亩,基本苗抑制在20-25万株/亩。
(三)提升播种质量。采用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深度为3-5cm,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匀称,无漏播,无重播,盖土匀称严密,播后镇压成效良好。实行呵护性耕作的地块,播种时应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调解播量时,应考虑药剂拌种使种子重量加强的要素。
(四)播种机具选用。按照当地实际和农艺要求,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精少量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秸秆处理、播种、施肥、镇压等复式作业。其中,少免耕播种机应具有较强的秸秆防堵能力,施肥机构的排肥能力应达到60千克/亩以上。
三、田间管理
(一)冬前管理
1. 查苗补苗。出苗后准时查苗,发现漏播准时浸种催芽补种。
2. 苗期病虫草害防治和治疗。按照病虫草害产生状况选用适合的药剂及用量,根据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和治疗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杆式喷雾机进行匀称喷洒,要做到不漏喷、不重喷、无滴漏,以防形成药害。
3. 适期浇越冬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3-5摄氏度时开始浇越冬水。一般每亩灌水量为40立方米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低压喷灌、滴灌、微喷带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
(二)春天管理
1. 返青期镇压。对麦苗过旺和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应进行返青期镇压。可采用拖拉机牵引镇压器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提温保
墒。
2. 起身拔节期追肥浇水。浇水时间应视苗情和商情而定,正常状况下,三类苗宜在返青期浇水,二类苗宜在起身期浇水,一类苗宜在拔节期浇水。按照肥料运筹方式,结合浇水,同步施肥,可采用低压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
3.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起身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的两个关键期间。各地应增加植保机械化作业指导与效劳,按照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施药时间;在植保机具选择上,可采用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电动喷雾机、农业航空植保等机具;机械化植保作业应符合喷雾机(器)作业质量、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4. 肥料运筹
按照地力基础和产量目标肯定肥料用量、期间及底追比例(见下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深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所有底施。
化肥施用参照表 计量单位:千克/亩
产量目标
N
P2O5
K2O
施用期间及比例
300-400
10-12
4-6
2-4
2/3底施,1/3在起身期追施
400-500
12-14
6-8
3-5
1/2底施,1/2在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
500-600
14-16
7-9
5-7
1/3底施,2/3在拔节期或在拔节、抽穗期两次追施
600以上
16-18
8-10
7-9
免耕播种时种肥要选用氮、磷、钾有用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施用量一般40-50公斤/亩,肥料应施在种子正或侧下方3-5cm处,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追肥按照苗情长势而定。
四、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按照实际状况选用。为提升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 保证秸秆匀称分布地面。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15cm,收割损失率≤2%。作业后,收割机应准时清仓,避免病虫害跨地区传播。
五、堤防事项
作业前应检查机具技术情况,查看机具各装置是否连接牢靠,转动部件是否灵敏,传动部件是否可依靠,润滑情况是否良好,悬挂起落装置是否灵活可依靠。播种机播种量及施肥量调解准确,各行匀称。植保机具作业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避免污染水源和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