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草剂形成药害怎么办?
“用了锄草剂,草没杀死,好好的苗子反而遭了。”行走在田间地头,记者不断听到农民诉苦。
各种各样锄草剂的大量利用,提升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是一大进步。然而,调查实际生产状况就会发现,盲目滥用、大量或超量应用各类锄草剂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产量的提高,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农民以为锄草剂用得越多,锄草成效越好,随意加大用药量,实际上,超量用锄草剂容易出现药害。”近日,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专家张等宏告诉记者。
药害 多种要素酿成
张等宏介绍,锄草剂酿成药害的起因有许多,例如误用、雾滴挥发与飘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妥、施药器械性能不良、作业不标准、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等。
其中,有的是人为要素。例如用药期间不妥,利用过多或浓度太高的锄草剂,施药办法或作业不标准,喷雾、撒施、药膜等,药械性能不良、选用药械错误或清洗不彻底,雾滴挥发与飘移,药剂应用不妥。
有的和环境有关,例如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土壤或微生物的影响,湿度、温度、光照、风雨等气象要素也有影响。
症状 叶片体现最显著
锄草剂药害的症状多样,但首当其冲、体现最显著的均是叶片。
据介绍,药害出现时,有的植物叶变黄,叶鞘内下部腐烂,接着老叶变黄;有的植物成长受阻,褪绿或变紫,叶脉发红或紫,成长点死亡;有的叶片发生白色斑点,子叶和真叶顶端变白;有的叶面组织发生小白点或叶基部变白,中脉变褐;有的叶片形成水渍状白斑,随后变为褐色;有的叶片和茎发生激素类药害症状,叶柄卷缩,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并变紫色,茎弯曲,有时增厚坏裂;还有的叶片收缩变窄,基部叶脉平行,发生黄色和暗绿色区域。
补救 施肥料促新叶
“对药害,应预防为主,补救为辅。”张等宏说。
对于取代脲类、三氮苯类、尿嘧啶类,光合作用控制剂酿成的药害,应准时根外追施速效性肥料。
甲草胺、乙草胺等酰胺类锄草剂酿成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施有机肥料、活性炭以及翻耕等,消除或减轻锄草剂在土壤中的活性。
个别植物成长调节剂可作为锄草剂的解毒剂,如喷洒适度的“九二0”,可缓解药害的程度。
此外,追施速效肥料,准时摘除受害叶,增施农家肥、尿素等,可促使植株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还能够喷叶面肥,如应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或膦钾精、喷施宝等进行叶面喷施,可促使作物根系发育,尽快恢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