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顶是指玉米果穗顶端不结实,籽粒不饱荚的征象,俗称秃顶或秃尖,严重影响玉米增产,现将其秃顶 因素及防治和治疗措施介绍如下。
秃顶 因素除玉米品类的遗传特征外,其 因素重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养份缺乏。土壤中缺磷影响细胞分裂。特别是在花丝伸长期,缺磷花丝伸长缓慢而影响授粉。如果穗顶端籽粒瘪小,呈不正常的白色,则体现为缺磷、钾,特别是缺钾。二是小穗退化。果穗顶端小穗、退化畸形,有时形成雌雄同花或雄花发育而雌花不发育。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而难以结实。三是花丝发育晚。果穗顶端花丝发育晚,吐丝延迟,常常与雄花抽花时不配对授粉,使之不能结实。四是干燥缺水。玉米在开花授粉时期遇到干旱,雄花和雌花开花间隔时间拖长,引起花丝中伸出时错过雄穗散粉盛期,酿成授粉不良影响结实。五是过度密植。栽培密度过大酿成玉米成长后期通风、透光条件不良,影响玉米的正常成长。六是土壤缺微肥。土壤缺硼时对玉米雄花花粉的产生和授粉时的活性,均有不利的影响。缺锌时老苗叶子形成白色斑点,并快速发展,产生局部的白色区域和坏死斑,节间缩短,也易使果穗成长发育畸形,引起秃顶。
防治和治疗方法一是精选良种。要选择适合本地栽植的高产、籽粒饱满、生活力强的包衣种子,而且在播前要用晾晒以及拌种等对策处理。栽培密度一般在4000株左右,肥力较差的田恰当加强株数,肥力较好的田恰当减少株数。同时,最好采用宽窄行栽植,以免因肥、水、光不匀而发生弱苗。二是合理施肥。施肥应氮、磷、钾配合,并配合恰当施用微肥。肥力低的地块要重施追肥,但要小心前重后轻,避免贪青晚熟。苗期要抑制浇水,促使幼穗分化和缩短抽雄吐丝的间隔时间,加强授粉机会。在施肥上做到:重施基肥。尽可能一次施足农家肥、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每亩应施入优质农家肥750-1000kg、尿素6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硫酸锌1.5-2千克,肥力较差或肥力较好的田块在此基础上恰当多施或少施。巧施穗肥。在玉米抽穗前10天,也就是常说的大喇叭口期,一般每亩追施碳铵25-30千克,雌穗开始吐丝时,每亩追施尿素3kg。喷施锌肥。在玉米拔节期用2%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匀称喷雾。三是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遇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80%时,应立刻浇水。有利于玉米授粉和灌浆。四是人工辅助授粉。玉米开花盛期,应抓紧时间在上午露水干后,雄花开始大量散粉时进行。可采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每隔2-3天进行一次,间断2-3次,可避免秃顶出现。